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g |
20 |
m |
20 |
20 |
反应后质量/g |
2 |
待测 |
32 |
26 |
对该反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甲、丙、丁的质量比为1:16:13
B.乙在该反应中一定是催化剂
C.待测质量一定为4g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给液体药品加热 | B.除去水中的泥沙 | C.取用液体药品 | D.读出液体的体积 |
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液化气燃烧 | B.面粉发酵 | C.把土豆切成丝 | D.菜刀生锈 |
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A.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
B.同种元素可以组成纯净物,故混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
C.自燃是由缓慢氧化引起的,则缓慢氧化一定引起自燃 |
D.硬水中含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故蒸馏水是软水 |
某有机物R与氧气置于完全密闭的容器中引燃,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实验测得反应前后的物质质量如下表所示:
R |
O2 |
CO2 |
H2O |
|
反应前质量/g |
51 |
96 |
0 |
0 |
反应后质量/g |
a |
0 |
88 |
54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值为5
B.R物质只含有碳、氢元素
C.R物质中碳、氢质量比为4∶1
D.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2∶3
今年10月,我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了青蒿素(C15H22O5)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青蒿素由碳原子、氢分子、氧原子构成 |
B.青蒿素属于氧化物 |
C.青蒿素中氢元素和氧元素质量比为22:5 |
D.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6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