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6日,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获得者们发现了大脑内的定位系统,一种大脑中内置的“GPS”,它让我们能够在空间中实现定位,揭示了高等认知能力的细胞层面机制。但“认知地图”的概念,究竟如何在大脑内形成,还需要探索。这说明( )
①科学上现已获得的真理性认识都是特定过程的产物,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科学现有的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包含着谬误的成份
③真理和谬误相伴相长于生理学研究的全过程
④研究对象的无限性及其绝对运动的属性,决定了科学任何研究成果都只是相对正确的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2009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取得了新的成绩,但与人民的期待仍有不小差距。我国积极推行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主要遵循了
A.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
B.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
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 |
D.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
2009年4月2日,二十国集团伦敦金融峰会落下帷幕。胡锦涛发表讲话指出:经过长期发展,世界经济形成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我们具备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客观条件。各国宏观调控工具明显增多,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大为增强,我们具备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手段。国际社会愿意加强协调和合作,我们具备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共同意愿。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共同努力,就一定能渡过难关,实现我们共同确定的目标。
请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联系上述材料分析为什么说“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共同努力,就一定能渡过难关,实现我们共同确定的目标”?
2009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要集中力量办一些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实事,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温总理这一讲话的哲学依据是
A.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B.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 |
D.个人利益的满足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
《元史·许衡传》记载:许衡"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这表明
A.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要以集体利益为重 |
B.价值观对人生道路、人生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
C.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的改造客观世界 |
D.价值观不同,对事物的评价也不同 |
2009年2月,第一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已经结束,各单位进入检验成效阶段。为此,新华社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指出,学习实践活动搞得好不好,问题抓得准不准,整改落实到不到位,要让党员和群众来评判。这段话说明
A.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
B.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是判断我们方针、政策和工作得失的重要标准 |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D.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