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着孩子的人格。“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好的家风,才能汇聚起好的国风。好的家风是社会精神文明的具体化,对社会精神文明起着深化、巩固的作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风敦厚尤显重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指引人们传播正能量。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重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
(3)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为青少年如何继承家风提出两条建议。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非洲联盟是一个包涵了54个非洲会员国的联盟,是属于集政治、经济和军事于一体的全非洲性的政治实体。非洲联盟于未来有计划统一使用货币、联合防御力量、以及成立跨国家的机关,帮助发展及稳固非洲的民主、人权、以及能永续发展的经济,减少战乱,创造共同市场,最终目标是建立“非洲合众国”。
2014年5月5日,中国和非盟发表联合声明指出,截至2013年底,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已超过250亿美元,为当地直接创造10余万个就业岗位,双方将进一步落实“中非和平安全合作伙伴倡议”。双方同意更好地规划、实施中国非盟合作。
(1)依据国际组织的分类方法,列举材料说明非盟分别属于何种类型。
(2)有人说,中国在非洲行为无非是依仗其大国地位谋求自身利益。请评价这一观点。
2014年5月,“新常态”第一次出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表述中。2014年7月29日,他在和党外人士的座谈会上又一次提出。他强调:要正确认识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
(1)结合材料一,说明经济“新常态”四个特点的经济生活依据。
材料二: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加快推进改革开放,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过深水区,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会议提出,以问题为导向推进改革。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从明年看,国内需求总体偏弱,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第二,化解过剩产能任务艰巨,结构调整阵痛显现;
第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新的增长点还有待于进一步培育,创新驱动亟待破题;
第四,房地产市场、地方政府性债务、影子银行等潜在风险加大。
(2)运用经济学常识有关知识,说明如何解决材料中的问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湖北省2013年提出,到2017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4万亿,比2010年翻一番,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湖北经济发展面临一些深层次问题: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武汉市“一城独大”,其经济影响很难覆盖到全省各地,尤其是鄂西北、鄂西南地区。而肩负着辐射带动鄂西南和鄂西北发展重任的宜昌和襄阳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经济实力还比较不足,辐射带动作用有限。有人说,湖北经济武汉是鸟头,宜昌和襄阳是鸟的两翼,这只大鸟究竟能飞多高,一定意义上更取决于两翼的力量。二是科技优势“应优不优”。湖北作为科教大省,拥有120多所高校、1500多家科研开发机构、132万研发人员,高层次科技人才高居全国前列、中部之首,然而科教转化经济的效率低,产业衔接应用不够,产学研深度结合机制有待突破。科教优势仍然停留在要素优势阶段,未能直接体现为生产力。三是县域经济发展不足。县城经济总量偏小,缺乏强县支撑;产业层次偏低,缺乏大企业大集团引领带动;城乡区域发展中的二元结构问题依然突出,影响了县域群众收入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简要说明如何通过促进“两翼”经济发展,带动湖北经济的腾飞。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从政府职能和原则角度谈谈如何解决我省科技资源在转化生产力中“应优不优”问题。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材料一:2014年11月4日,美国两年一度的中期选举尘埃落定。继2010年中期选举落败众议院后,本次中期选举中,民主党继续“溃败”,共和党取得了参议院多数席位,牢牢掌握了对美国国会的控制权。据此有人认为民主党总统奥巴马将变为“跛脚鸭”总统,奥巴马政府的执政面临更多困难。
材料二:带着中期选举的挫败,美国总统奥巴马于11月10日上午抵达北京,出席中国主办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如今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大多数、吸引外资的大部分均来自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中国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区域经济。而中国的发展,也为亚太经合组织注入了独有的活力和动力。长期以来,中国在亚太经合组织内发挥着极具建设性的作用。中国通过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一系列活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奥巴马政府的执政将面临更多困难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中国在亚太经合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2014年5月,“新常态”第一次出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表述中。2014年7月29日,他在和党外人士的座谈会上又一次提出。他强调:要正确认识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
(1)结合材料一,说明经济“新常态”四个特点的经济生活依据。
材料二: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加快推进改革开放,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过深水区,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会议提出,以问题为导向推进改革。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从明年看,国内需求总体偏弱,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第二,化解过剩产能任务艰巨,结构调整阵痛显现;第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新的增长点还有待于进一步培育,创新驱动亟待破题;第四,房地产市场、地方政府性债务、影子银行等潜在风险加大。
(2)运用经济学常识有关知识,说明如何解决材料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