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学习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后,对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提出实验改进: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已知氮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
操作为:
①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 ②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③从b端通入氮气 ④将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
实验操作顺序最合理的是__ _,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
Ⅱ.另一小组在课外活动时对“二氧化硫能否与水反应生成酸”进行了实验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并回答有关问题。
[查阅资料]常温下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气体,易溶于水。
[假 设]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设计实验]
(1)小雨同学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他认为,若紫色石蕊试液变 色,则证明假设成立。
(2)小涛同学认为小雨同学的实验方案不严密。小涛同学用紫色石蕊试液将白色滤纸染成紫色,干燥后做成三朵紫色的小花,然后按下列图示进行实验,在(I)、(Ⅱ)、(Ⅲ)中分别观察到变色和不变色的两种现象。
小涛同学认为,若 (填序号)中的紫色小花变色,则证明假设成立。
[交流反思]小明同学对小涛同学的实验方案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了酸”,其理由是 。三位同学讨论后补充了一个实验,使探究活动获得了成功,你认为这个实验应该是 (简述实验步骤和现象)。
[结 论]通过上述实验得出: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生活离不开溶液。比如病了有时需要输液,渴了有时要喝饮料。
(1)5000kg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中溶质质量是。
(2)水的pH是7。碳酸饮料的pH7(填“大于” 或“小于”),这是因为碳酸饮料中溶解的CO2会和水反应生成酸。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美国两位科学家利用碘元素,借助放射学进行了“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揭开了“细胞如何感知周围环境”之谜,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图①和图②是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由图①可知碘元素的一点信息是:;
(2)A、B、C中与碘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填字母);
(3)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在第周期;
(4)碘化镁的化学式是。
多彩的“碳”,多姿的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碳”的世界:
(1)“碳海绵”是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如图所示),由碳元素组成,具有多孔结构,弹性好。它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将吸入的石油挤出后仍可恢复原状。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具有吸附性 B.不可重复使用
C.可处理海上石油泄漏
(2)目前,人类以煤、石油、天然气等含碳的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请从下列表格中分析,与煤相比,用天然气做燃料的优点是。
1g物质完全燃烧 |
||
产生二氧化质量/g |
放出热量/kJ |
|
甲烷 |
2.75 |
56 |
碳 |
3.67 |
32 |
请写出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过多的二氧化碳会加剧温室效应,但另一方面二氧化碳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于扑救档案资料室发生的火灾,这是因为。
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氟元素;(2)2个氢氧根离子;
(3)4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4)硝酸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5)写出一个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化学用语:。
下列有关铜、铁、铝的说法正确的是()
A.缺铁性贫血里所说的铁是指铁元素 |
B.黄铜不是合金,而是纯金属 |
C.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
D.人类最早大规模使用的金属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