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人而言,19世纪是一个危机的世纪、一个艰难的世纪、一个抗争的世纪,在这个世纪里,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的事件是
A.虎门销烟 | B.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五四运动 |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 | 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 B. | 焚书坑儒 |
C. | 修筑长城 | D. | 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
结论 |
|
A |
一战爆发前,意大利加入同盟国集团;而一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作战 |
协约国方面进行的是正义性质的战争 |
B |
《九国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 |
由列强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得以改变 |
C |
二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社会主义苏联唯一抗衡 |
美苏在全球进行近半个世纪的"冷战" |
D |
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成为牵制美国的重要力量。 |
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
"欧洲国家必须走正当联合之路,才能实现大欧洲的理想,才能顺应世界发展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欧洲一体化进程迈入新阶段的标志是()
A. | 欧洲共同体 | B. | 亚太经合组织 |
C. | 欧洲联盟 | D. | 世界贸易组织 |
19世纪60年代的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这两次改革相同的内容是( )
A. |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 B. | 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
C. | 解决农村土地问题 | D. | 提倡教育文明开化 |
"它创立了一种世俗主义的、以人为中心的文化模式,引发了14-17世纪欧洲社会各个领域的重大变革"。这里所说的"它"是指( )
A. | 百家争鸣 | B. | 文艺复兴 | C. | 启蒙运动 | D. | 浪漫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