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 日①
张 演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对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注释】①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春秋两祭,分为春社和秋社。②豚栅(tún zhà):小猪猪圈。前两句描绘了稻粱、 、 等一系列富有农村生活情调的画面。
试分析本诗最后一句中的“醉”字所蕴涵的情感。
阅读下面的古文。
卖炭翁(唐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诗中的“驱将”的意思是。
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满面尘灰烟火色”体现卖炭翁劳作的辛苦。 |
B.“心忧炭贱愿天寒”突显卖炭翁内心的忧伤。 |
C.诗歌揭露了宫使们巧取豪夺百姓物品的行径。 |
D.诗歌表达了对受“宫市”之苦的百姓的同情。 |
阅读古诗词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对比是本首词一大特色,如内容上“______”和“______”、“______”和“______”构成对比。
下面关于本首词中“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中的“愁”,有指词人无病呻吟之闲愁。 |
B.词中的“愁”,有指词人忧国忧民之忧愁。 |
C.词中的“愁”,有指词人抑郁、伤感之离愁。 |
D.词中的“愁”,有指词人怀才不遇、报国无路之哀愁。 |
阅读下面诗词。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识尽”在词中的意思是。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写“少年”,下片写“而今”,用过去衬托现在。 |
B.上片写“不识愁”,下片写“识尽愁”,体现作者情感变化。 |
C.上片“爱上层楼”与下片“欲说还休”,在结构上彼此呼应。 |
D.上片“为赋新词强说愁”,下片“却道天凉好个秋”,愁绪得以排解。 |
阅读下面的诗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诗中的“沉舟”“病树”比喻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刘禹锡酬答白居易的诗歌。 |
B.首联写作者被贬地方之荒凉。 |
C.颔联写作者被贬归来的感触。 |
D.尾联表达了作者乐观向上的决心。 |
阅读下面古诗。
金陵驿二首(其一)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释]①本诗写于1279年,诗人战败不幸被俘,在被送往大都(今北京)的途中经过金陵(今南京)此时南宋已亡,金陵已被攻破四年。②草合:草已长满。③离宫:即行宫,皇帝出巡时临时居住的地方。金陵是宋朝的陪都,所以有离宫。④别却:离开。本诗中寄托诗人殉国之志的一个意象是( )(2分)
A.孤云 | B.芦花 | C.燕子 | D.啼鹃 |
下面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皇宫长满野草,夕阳渐渐西下,暗示了南宋王朝大势已去,也营造出一种荒凉破败的氛围。 |
B.山河依旧,可是城郭里的人民已非大宋子民,颔联暗含了诗人对人们不奋起抗元的不满和悲愤之情。 |
C.颈联采用拟人的修辞,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背负着国仇家恨的诗人头发花白、无家可归的悲惨遭遇。 |
D.全诗抒发了诗人深沉而又复杂的内心情感,柔婉含蓄但又淋漓尽致,外柔内刚,沉挚悲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