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吹绿了三月的原野,也吹进了我们的校园,看,她就在我们的身边。
校 园 春 色
校园里有迷人的四季:桃红柳绿的春天,花繁叶茂的夏天,枫红菊香的秋天,松青雪白的冬天。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校园的春色。
春天的早晨,太阳公公用它那温暖轻柔的手臂把大地从梦中唤醒,金色的光辉铺满校园。这时,我们都在教室里待不住了,不约而同地跑到校园里,欣赏着这满园生机勃勃的春色。头上小鸟欢乐地歌唱,四周的树林都长出了新枝嫩叶。和煦春风,轻轻地抚摩着我们的面庞,也吹拂着垂柳的新衣,一会儿扬起它的长袖,一会儿又飘动它的彩裙。啊,大地的一切都苏醒了,一切都在争着更换春装,就连那棵粗壮苍劲的老树,也发了新芽呢!
中午,太阳公公走到当空。在静悄悄的校园里,到处都似乎响着沙沙声,那是新出土的小草,新抽芽的小树,新开放的花朵,正和春风说着悄悄话,议论着这焕然一新的世界。小草像是心灵手巧的纺织能手,它们用自己星星点点的绿色,依靠集体的力量,织成了一块块绿莹莹的地毯。小树刚刚从冬眠中醒来,就舒展开嫩嫩的小叶,为校园增添了点点新绿。
傍晚,太阳公公西去,金色的彩霞为它送行,校园镀上了一层金色。几只春燕自由自在地从校园上空飞过。我来到一棵干枝梅树下,它那雪白的花枝向上伸展着,在落日的金辉中,显得更加洁白、素雅、纯净。我深深呼吸着这带着春天气息的清新空气,陶醉在春色中。
(1)按意思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①生命力十分旺盛。 ( )
②形容有光彩,呈现新气象。 ( )
③素净雅致。 ( )
④(树木)苍老挺拔的样子。 ( )
(2)思考并回答问题。
校园的景物在不同时间里有哪些不同特点?
早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傍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天来了,一派新景象。请拿出你的笔,将春天描绘下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欢乐岛。
(一)课内阅读。
朝霞映在阳澄湖上,
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
全凭着劳动人民一双手,
画出了锦绣江南鱼米乡。
祖国的好山河寸土不让,
岂容日寇逞凶狂?
战斗负伤离战场,
养伤来在沙家浜。
半月来思念战友与首长,
也不知转移在何方。
军民们准备反“扫荡”,
何日里奋臂挥刀斩豺狼?
伤员们日夜盼望身健壮,
为的是早早回前方!
1.本课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出了”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锦绣江南鱼米香"象征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岂容日寇逞凶狂?”用反问的句式强烈地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扬州个园
扬州的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它是清朝嘉庆、道光年间兴建起来的。当时园中遍植翠竹,又因竹叶形状很像“个”字,故名“个园”。园中有春夏秋冬四季假山,以堆叠精巧而著名。
步入个园大门,便见湖石傍门,修竹繁茂,石笋参差,好像“雨后春笋”破土而出,这是个园春景。再往前,一座人工的假山出现了,它便是形态奇特的“春山”,它和竹林相映成趣。
绕过“宜雨轩”,眼前豁然开朗,在浓荫环抱的荷花池畔,一座六七米高的太湖石假山出现在眼前,这就是“夏山”。过石桥,进石洞,只觉得藕茶香飘,苍翠生凉。
转过“鹤亭”,是座“一”字形长廊。长廊尽头便是“秋山”。秋山全用黄山石建成,造型不同一般,给人二种大胆泼辣的感觉。在晴天黄昏时分看此山,秋山迎着夕照,山势巍峨,有红枫、石桥,“秋高气爽”的诗情画意顿时展现眼前。
步下秋山,过“透风漏月厅”,迎面是一组由白色石英石堆叠而成的“冬山”。一只只“雪狮”似顽皮的孩子,好像用残雪堆成的山脉,山顶“终年积雪”。墙上开了四排风洞,使人不寒而觉寒。
1.如果不知道“豁”的读音,查字典应用________查字法,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
2.给加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秋高气爽:①明朗;②率直;③愉快。( )
修竹繁茂:①茂盛;②丰富;③精美。( )
3.作者是怎样游览扬州个园的?请按顺序填空:步人大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扬州个园的特点?
阅读欢乐岛。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1.给加点的词语换上一个意思相近的词。
(1)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 ( )
(2)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 )
2.概括第1自然段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滑”改为“划”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欢乐岛。
(一)课内阅读。
这是一潭深绿的泉水。周围镶嵌着高低错落的石头,上面长着一层黑里透绿的青苔。那绿得没有一点儿杂色的蕨草,那悄悄地开放着的花朵,给珍珠泉编了个朴素的花环。水是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的。水是那样深,又是那样清,清得能看见潭底的青褐色的石头,能看见沉积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经发黑的树叶。
1.这一段描写了哪些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横线画出描写水绿、水清的句子。
(二)课外阅读。
我爱水
我爱水,所以我爱大海,爱大江,也爱小溪流。但是,我最爱的还是湖。
静静的湖,像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美丽的光泽。
我喜欢独自一个人坐在湖畔,看着平静的湖面幻想。我想,湖中一定有一个明亮的水晶宫,那是鱼儿的家园,不然它们为什么会整天那么欢快?水晶宫里一定有一块巨大、发光的翡翠,不然湖水为什么绿得这样美?我凝视湖面,偶尔投一枚石子,让它激起一道道波纹,或是放一只纸船,让它随着湖波飘荡。
静静的湖是可爱的,但雨中的湖更动人。
细丝般的春雨飘下来,不停地织啊织,织出湖——这块绿色的“锦”。“锦”上无穷无尽的圆环,像美丽的姑娘绣出的朵朵鲜花。
雷雨到来的湖真热闹。你看,天空中一道亮光,那是开幕的礼花上了天。你听,“轰隆”,礼炮响了,大会就要开始了,等大雨一落,联欢会立刻开始。你看见湖面上竞相开放的雨花了吗?那正是翩翩起舞的金鱼姑娘头上的玉花。你想知道节目是否精彩吗?那“哗哗”的雷鸣般的掌声会把一切都告诉你。
湖是美的……
1.用“‖”把短文分成三段。
2.找出文中的过渡段并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生动具体地描写了雨中的湖。
4.用横线画出一个比喻句,句中用________比喻________。
5.第6自然段中“礼花”指________,“礼炮”指________,“玉花”指________,“掌声”指________。
阅读欢乐岛。
(一)课内阅读。
穿过大厅,走进了大礼堂。啊!礼堂大极了,楼上楼下有这么多的座位!我正想数一数这样大的礼堂到底能坐多少人,王叔叔说:“不用数啦,三层一共有9600多个座位,加上主席台上的300多个,全场能坐10000人。”
1.说说数字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作者的介绍,你对人民大会堂的感受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乐山大佛
去年,我跟妈妈游览了世界闻名的乐山大佛。
那天,我和妈妈乘船去乐山。船在江心航行,从船上远眺乐山,只见满山郁郁葱葱的树木,根本望不到大佛的影子。
过了一会,轮船驶到大佛山脚下,我抬头仰望,只见山上已经有许多游人往山顶攀登。一转身,我看见了大佛,他像个卫士,守卫着祖国的山河。远远望去,我感觉大佛虽然很大,但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神奇。
轮船靠岸后,我们改乘汽车。驶过层层梯田及茂密的森林后,我们来到了大佛脚下。这时,我仰头一望,不由得惊叫起来:“呵,真是名副其实的大佛,他的头快碰着天了。”
妈妈拉着我的手,随着人流,一步一步地向大佛顶攀登。不大一会儿,我就有点土气不接下气了,腰酸腿疼。但是,好奇心驱使我不停步地往上爬。最后,我和妈妈终于登上了大佛顶部。大佛脑袋可真大!他那庄严的模样,使人顿生崇敬之情。大佛头上有一圈圈头发,那是石头雕凿成的,好像一个个旋涡。大佛的一只耳朵,大约有两个大人接起来那么大。耳朵眼比大碗口还要大,小孩子都能钻进去。他那大鼻梁犹如高高隆起的一座桥梁。圆圆的脸蛋有钟楼那么大。又宽又大的嘴巴足有一米半,嘴角微微向上翘着,显得那么和善、神奇,嘴唇微闭,似乎在沉思什么。再看大佛的上身,足有三层楼房那么高。他的大腿七八个人合抱也抱不过来。大佛的脚面上能站一百多人,脚趾甲上能停两辆汽车。
在凉亭里休息的时候,我问妈妈:“这大佛是怎么凿成的?”妈妈说:“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无穷无尽的。这大佛是他们用双手一锤一锤雕凿出来的,是多少人血汗的结晶啊!”我想,这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的历史遗产,一定要好好保护。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名副其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驱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认真读,用横线画出描写乐山大佛外貌特点的句段。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
4.写出文中第5自然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话赞一赞乐山大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欢乐岛。
(一)课内阅读。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关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
1.找出文中的过渡句用横线画出来,它在文中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2.上文中详细描写了几种龙的形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二)课外阅读。
杂谈桥
桥是形声字。桥字的“形”说明:桥应该是木质结构,架在河上的连接两岸可供人们通行的建筑物。但历史发展到今天,桥的含义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它不仅架在河上,还架在陆地之上和峡谷之间。桥不仅有木质的,还有石材的、钢筋混凝土的等等。我国的桥梁开始于何时,已有可考。古文献记载的较早的桥应该是《史记·秦本记》中的蒲州桥。
有3000多年建城历史的古城北京,地处漠北与中原大地的交界线上,历史上曾几度为华夏大地的军事、政治、文化中心,自辽、
金,经元、明、清至今,一直是都城所在地。其地理位置特殊而险要,背倚( )大山,东南面临( )大海,山海之间一马平川,从军事意义上讲,是一个进可攻、退能守的战略要地。在数千年与大自然搏击的实践中,它创造了征服大自然的成功经验:使放荡不羁的无定河( )地在大桥下缓缓流淌;使亿万年留下的古河道变成水清、草绿、亭秀、桥俊的人间仙境;让门前的细水又回到地下,归顺到它们应该去的地方;使陆路交通网络化、立体化,航运、海运、地上运输神话般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1.文题中的“杂”应该解释为( )。
A.多种多样的 B.不单纯的 C.混合
2.到了现在,“桥的含义”发生了哪些重大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乖乖、茫茫、滔滔’’按正确的顺序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4.作者心目中的人间仙境是什么样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着用一个词来替换文中“神话般”三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