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神秘的“不明病原体”
唐·休伯博士是我的校友,比我高了32届,年近八旬了。他曾经是美国普渡大学植物病理学的教授,已退休多年。他最惊人的一个“发现”,是退休后做出的。2006年,他声称在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中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微生物,它不仅引起了大豆、玉米成批死亡,还能导致牲畜大批流产和人类疾病。据他说,这种病原体只有病毒大小,但是又长得像真菌。他唯一的证据是用电子显微镜拍下的照片,模模糊糊的一团东西,据称就是这种不明病原体。
如果这是真的,这将是一个极其重大的发现。转基因作物能够产生新的病原体,这用现有的生物学知识无法解释,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而这种病原体能够同时感染植物、动物和人,而且都导致严重的后果,这也是前所未有的。2010年有人发现辣椒轻斑驳病毒能让一些人出现发烧、腹痛等症状,认为是第一种能感染人的植物病毒,但也没有获得学术界的公认。所以休伯的发现如果能被证实,那是一种全新的微生物,该成果毫无疑问能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即使休伯淡泊名利,既然这种病原体对农业、畜牧业和公共卫生如此重要,他也该尽快让学术界承认其发现,促使政府采取紧急措施防止这种病原体的蔓延,例如严禁种植转基因作物。
一项科研成果要获得学术界的承认,首先应该写成论文,经过同行评议后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如果是重大的成果,还应该争取在著名的国际期刊上发表。然而,七、八年来,休伯只是热衷于向没有专业识别能力的媒体、公众宣布其发现,在世界各地(包括到中国)到处向非专业人士做演讲(这些活动往往由有机食品商资助,目的是为了抨击转基因作物的危害),却从不写成论文发表。到了2011年,休伯才想到要报告政府部门,给美国农业部写了一封公开信,简略地叙述其惊人发现,说这是紧急事件,要求美国农业部不要批准转基因苜蓿的种植,美国农业部没有理他,批准了。爱荷华州农业部官员找他要病原体样本做鉴定,却被他拒绝了。休伯声称他有自己的研究团队,但拒绝透露成员名单,说是怕自己的合作者受到打击报复。休伯的这种做法,连他的同事都看不下去了。普渡大学植物病理学系的主任说:“这根本就是荒唐的。如果这是真的,而且你能证明它,那就是一张诺贝尔奖的单程票。证据在哪里呢?他在隐瞒什么呢?”
今年11月,休伯到佛罗里达州做演讲继续向公众讲他的惊人发现,最爱揭穿反转基因骗局的佛罗里达大学副教授凯文·佛尔塔跑去听,当场向其发难,请休伯把那种神秘病原体的样本交给他做测序,一个月后就可知道那是什么东西(佛尔塔愿承担全部费用)。休伯拒绝了,说担心把样本交给佛尔塔会给佛尔塔人身带来危险。佛尔塔说他不怕被灭口,休伯还是不愿意给他,要佛尔塔自己去找病原体。佛尔塔请他提供分离该病原体的步骤,休伯也拒绝了。佛尔塔录下了他和休伯交锋的整个过程,并发起签名要求休伯将其神秘病原体交给科学界研究,已有470多名科学家签名。
最近崔永元等人去美国“调查转基因”,也带回了一个惊人的消息:中国质检的科学家证实了休伯的发现,用电子显微镜在转基因大豆中发现了“不明病原体”,而且可能正是它导致5000万中国人不育、女童性早熟、儿童哮喘发病率增加、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缺陷上升、自闭症剧增、肝癌增加、多种慢性病增加……有人要求他们告知这名中国科学家的名字以便了解详情,被以保护该科学家不受打击报复为由拒绝。要求他们提供病原体样本供做鉴定,也被拒绝。这一点他们学休伯倒是学得很像,没把亿万人民的身体健康当回事,听任“不明病原体”肆虐而不愿配合学术界将其搞明白。
靠模模糊糊的电子显微镜照片是难以鉴定那究竟是什么东西的,甚至连是否是生物都很成问题。很可能,那不过是无生命的杂质、晶体。如果有病原体样本,就可以知道它究竟是不是生命,含不含核酸。如果含核酸,就可测定其基因组序列,把序列与已知的微生物序列做比较,就可以知道它是什么东西。按现在的技术,几星期就可得到结果。然而休伯和那个不知真假的中国科学家都号称手上有该病原体样本,却都不愿拿去做基因组测序,就不能不让人怀疑,根本就是子虚乌有。
科学研究有一条原则,不寻常的主张需要不寻常的证据。休伯的主张本来已经够不寻常的了,传到了中国,又无限膨胀,仿佛一切的疾病都因这种“不明病原体”引起,转基因作物成了万恶之源。而全部的证据,就是真假不明的电子显微镜照片。难怪此事在美国成了笑柄,那些联名向休伯索要病原体样本的科学家,无非是想让休伯出丑,谁会真的相信他手上真有病原体样本?连去听休伯演讲的农民,也觉得他不靠谱。但中国就不同了。看看网上评论,很多人是真的相信在转基因作物中有让人断子绝孙的“不明病原体”。在他们看来,不寻常的主张只需要一点点经不起推敲的证据,甚至不需要任何证据,敢说就行。
(《新华每日电讯》2013.12.26)
标题中称“不明病原体”为“神秘”的,请结合文本,简述其“神秘”是如何体现的?
文中引用了普渡大学植物病理学系主任的话并提到在休伯演讲时“最爱揭穿反转基因骗局的佛罗里达大学副教授凯文·佛尔塔跑去听”这件事,都有何作用?试简析。
有人认为本文不仅仅是在写休伯的“发现”,更是在写我国也存在的某种现象,请结合文本谈谈这是一种什么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应该如何去做?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日本无人太空实验自由飞行物研究所(Institute for Unmanned Space Experiment Free Flyer )日前表示,日本将在2030年前在太空建造太阳能发电站,通过激光束和微波将电能传送回地球,实现日本清洁能源无限化的梦想。
日本本土能源有限,主要依赖于石油进口,为此日本一直致力于发展太阳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日本政府已经挑选了一些公司,组建了一个研究小组,投入数十亿美元,希望在20年内实现太空太阳能发电的梦想。
这个大胆的计划名为“太空太阳能系统”,即在地球大气层外的对地静止轨道上,建立一个由巨大光电盘组成的、面积达方圆数公里的装置。计划参与这一项目的三菱重工的一位研究员说:“因为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而又无限的能源,我们相信这套系统可以帮助解决能源短缺和全球变暖问题。”
太阳能电池能够储存太阳能,并且太空中的太阳能要比地球上至少强五倍,日本将利用激光束或者微波将吸收的太阳能送入地球。无人太空实验自由飞行物研究所发言人说,地面上将树立起巨大的天线,很可能选址在海上或者水库堤坝上。日本研究人员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发电量十亿瓦特的系统,相当于一个中型核电站,但它生产每千瓦电量的成本只有8美分,比目前的成本便宜六倍。
但这项计划也面临很多挑战,包括如何将庞大的系统设施送入太空。自1998年以来,日本就已经开始着手研究这个项目。10月份,日本经济产业省和科学省又为实现这个项目迈进了一大步,他们选择了数家日本高科技企业作为这个项目的合作伙伴,包括三菱重工、NEC、日本富士通公司以及夏普公司。
这个计划被分成多个阶段,到2030年全部完成。日本无人太空实验自由飞行物研究所的一位研究员说,在未来几年内,日本将利用本国自主研发的火箭将一颗卫星送入近地轨道,测试利用微波传送能量。大约2020年,将发送和测试发电10兆瓦的巨大的光电结构,接着发射发电量250兆瓦的光电设施。最后在2030年实现太空发电,生产廉价电力的目标。
不过一些研究机构提醒,激光束从太空中照射下来,会将空中的鸟类烤焦,将飞机切成片,这些可能引发公众恐慌。根据他们2004年对1000名日本人的调研发现,激光和微波是普通日本人最担心的词汇。
8.下列对“日本一直致力于发展太阳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主要原因解说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实现日本清洁能源无限化的梦想。
B..太阳能生产每千瓦电量的成本只有8美分,比目前的成本便宜六倍。
C.日本本土能源有限,主要依赖于石油进口。
D.太阳能电池能够储存太阳能,并且太空中的太阳能要比地球上至少强五倍。
9.下列对“太空太阳能系统”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是在地球大气层外的对地静止轨道上,建立一个由巨大光电盘组成的、面积达方圆数公里的装置。
B.日本人相信这套系统可以帮助解决能源短缺和全球变暖问题。
C.利用激光束或者微波将吸收的太阳能送入地球。
D.它会将空中的鸟类烤焦,将飞机切成片,引发了公众恐慌。
10.下列观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日本政府已经挑选了一些公司,组建了一个研究小组,投入数十亿美元,发展太空太阳能。他们在20年内能实现太空太阳能发电的梦想。
B.太空太快太阳能系统将太阳能送人地球时,地面上将树立起巨大的天线,选址是在海上或者水库堤坝上。
C.太空太阳能系统面临很多挑战,包括如何将庞大的系统设施送入太空。
D.在未来几年内,日本将利用本国自主研发的火箭将一颗卫星送入近地轨道,测试利用激光束传送能量。
11.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主旨。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俄罗斯科学院生物有机化学分子生物工程学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发现,可以把一般的伤风感冒变成治疗癌症的强大“生物武器”。
众所周知,腺病毒能引起最常见的传染病、急性呼吸道疾病和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使咽喉疼痛和红肿,流鼻涕、流泪、发烧。但是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它还能杀死癌细胞。这是美国、德国、英国和俄罗斯的研究人员得出的结论。他们还认为,一些长期重感冒病人的癌症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痊愈正是腺病毒的这一特殊性能所致。也就是说,腺病毒有时还可能是人类的朋友。
这是因为腺病毒的结构特殊,即细胞一般发现不了它们,所以能让腺病毒轻易钻入。但在此过程中,“伤风感冒”会不分青红皂白既杀死癌细胞,也杀死健康细胞。现在问题就出来了:为了杀死或者照医生说的从里面“炸毁”癌细胞,就得有大量的病毒,可病毒过多又会使身体在癌症治愈前垮掉。
现在世界各国都在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比如说,英国就在想办法除去能使腺病毒隐身起来的基因,使健康细胞能发现并杀死它们,癌细胞却做不到,结果腺病毒在肿瘤内大量繁殖,使其“伤风感冒”,最终将其杀死。英国玛丽娅女王癌病研究中心的专家们用这种方法治愈了几只老鼠,打算今后在人身上做试验。
在其他国家,如俄罗斯,已经开始对感冒病毒进行根本性的改造,除掉里面容许进入所有细胞的基因,其实质就是没收能打开任何一扇大门的“万能钥匙”,就只留下能进入癌细胞的钥匙。此外,还得对病毒补充武装,供给它们能产生所谓坏死效果的脱氧核糖核酸,这是一种能致肿瘤于死命的物质。这样的病毒便能成为带有钥匙和手榴弹的真正杀手。
美国已经开始对“雇佣”腺病毒“杀手”进行初步临床试验,在它们的帮助下,9名肿瘤病人的病情有所好转,他们中有6例肿瘤不再增大。
(选自《百科知识》06年11期)
对于腺病毒的认识和理解,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A.腺病毒实际上就是一种感冒病毒。
B.腺病毒能引发感冒,能杀死癌细胞,这两者都是美国、德国、英国、俄罗斯的研究人员得出的新结论。
C.人类的好朋友有时也可能包括腺病毒,这从美、德等国家研究人员的观点中可以得到证实。
D.腺病毒之所以能进入癌细胞,是与它独特的结构分不开的。

下列关于世界各国都在寻求解决如何利用腺病毒治愈癌症的对策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英国的对策是除去能使腺病毒隐身起来的基因,使感冒病毒在肿瘤内大量繁殖,最终杀死癌细胞,保全健康细胞
B.俄罗斯则已经开始对感冒病毒进行根本性的改造,使其只携带进入癌细胞的钥匙。
C.俄罗斯除了对病毒进行根本性改造外,还供给它们能产生所谓坏死效果的脱氧核糖核酸,这样的病毒便能进入并杀死癌细胞。
D.美国已经把利用“雇佣”腺病毒“杀手”对付癌症的方法投入临床试验,并成功治愈几例肿瘤患者。

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一些长期重感冒病人的癌症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痊愈,正是腺病毒既能引起一些最常见的传染病等疾病,又能杀死癌细胞这一特殊性能所致。
B.为了杀死癌细胞,就得有大量的腺病毒,可病毒又会使身体在癌症治愈前垮掉,现在世界各国都在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C.英国,俄罗斯的研究方法都是除去腺病毒中的一些基因,改变其结构,以达到利用腺病毒成功治愈癌症的目的。
D.利用伤风病毒的治疗癌症的成绩在当前国际上表现为:英国已治愈了几只老鼠,美国则在人身上收到满意的效果,而其他国家仍处在理论研究阶段。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简单行为疗法改善老年人睡眠
在接受简单行为疗法后,患有失眠症的老年人可能会发现自己更易入睡。他们从这一疗法中了解了调节睡眠的机制、影响睡眠的因素、促进或干扰睡眠的行为。
宾夕法尼亚州睡眠专家发现,在参加过一个简单行为疗法干预疗程的17名老年失眠症患者当中,有12人(71%)睡眠质量提高了,焦虑和沮丧情绪减轻了。9人(53%)在接受治疗后达到了不再被视为失眠症患者的标准。
而在参加“信息控制”小组的18名失眠症患者当中,只有7人(39%)睡眠质量提高了,仅有3人(17%)在到了不再被视为失眠症患者的标准。
安眠药虽然有助于减轻失眠症状,但老年人服用这种药是否安全令人担心。而常规行为疗法比较耗时,一个疗程通常需要6——8周时间。
匹兹堡大学医疗小组推出的简单行为疗法疗程只是一次45分钟的理论课和2周后的一次30分钟的辅助课。
在治疗过程中,受过专业训练的护士会向每位患者提供符合其症状的入睡和熟睡建议。如一定要在感觉到瞌睡后才上床睡觉;除非睡着了,否则不要躺在应酬上;每天定时起床。
据研究人员说,参加了简单行为疗法的患者,总体睡眠质量得到很大的改善,入睡前等待的时间和入睡后醒来的时间都大大缩短。睡眠效率大幅提高。沮丧情绪大为缓解,焦虑情绪略有改善。而参加“信息控制”小组的患者则没有发生上述变化。
(《参考消息》2006年10月6日)
下列对文中改善睡眠的若干疗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研究表明,简单行为疗法对老年人失眠患者疗效显著,能使70%以上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到改善。
B.研究表明,参加“信息控制”疗法的患者,总体睡眠质量没有大的改善,睡眠效率也没有大幅提高。
C.安眠药虽有助于减轻失眠症状,但会危害老年人的健康。
D.常规行为疗法耗时长,整个治疗过程需要6——8周的时间。

对老年人发现自己更入睡的可能原因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沮丧情绪降低了。 B.焦虑情绪降低了。
C.上床后很快进了睡眠状态。 D.睡眠时间变长。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对“简单行为疗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简单行为疗法”是一种有助于改善老年人睡眠的方法。
B.“简单行为疗法”具有耗时短的特点,疗程只是一次45分钟的理论课和2周后的一次30分钟的辅助课。
C.“简单行为疗法”具有易操作的特点,在治疗过程中,每位患者根据护士的建议,要在感觉到瞌睡后才上床睡觉;除非睡着了,否则不要躺上床上;每天定时起床。
D.“简单行为疗法”在改善老年人的睡眠质量、治疗患者的失眠症状方面疗效显著。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诗的含蓄美
吴战垒
古人有“言不尽意”之说,语言本来是传达思想情感的工具,但有些微妙的思想情感, 却不能为语言所曲折尽传;有时一颦一笑,一个流盼,一个手势,其所包含的情意往往比直接说出来的不知丰富多少倍。“相视而笑,莫逆于心”,“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在无言的对视中,彼此的情意都已心照不宣了。
诗歌以抒情见长,诗人深知语言的表达功能和不足之处,他不但力求以言传情,而且善于因难见巧,把“言不尽意”这一语言的表达缺憾,化为“心头无限意,尽在不言中”的抒情技巧,这种技巧就是通常所说的含蓄。诗的含蓄美,在某种意义上正是一种“不言之美”。
司空图在《诗品》中论“含蓄”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所谓“不着一字”,并非什么都不说,而是简练而传神地勾勒几笔,点到即止,极富于暗示性,意在言外,使人涵咏想象而得之。有如绝色美人,淡扫蛾眉,不事艳妆,而自觉风韵天然,楚楚动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峰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只不过就眼前景物略施点染而已,不言离思,而别意之深长已悠然不尽。
含蓄的诗往往不止于所写的一端,而有言外的别旨和风神。“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所写既是杨花,又不仅仅是杨花,而包孕着对风尘沦落的女子的深厚同情;“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所写既是日暮春愁,又不仅仅是日暮春愁,而流露了对国是日非的殷忧和感慨;而且更重要的往往在后面的深层意蕴。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李长吉的“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使人感到的也不仅仅是采菊看山和看人弹琴而已,前者的襟怀冲谈和后者的风情旖旎,都流于言外,体现了不同风格的含蓄之美。
由于含蓄之富于暗示性,在表现上以少总多,从无见有,就大大开拓了诗歌的内容涵量,并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余地。一些篇幅短小的诗,如绝句,就特别讲究含蓄,一唱三叹,余味不尽,在寥寥数句中,包孕着丰富的意蕴。如元棋的《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寥落的行宫中,寂寞的红花映衬着白头的宫女,她们在春日无聊之时,正闲话着开元、天宝年间的先皇旧事。这是一幅黯谈而凄凉的图画。作者只是淡谈地勾勒出特定环境中的特定人物的情事,引而不发,却意在言外,通过“寥落”、“寂寞”,“白头”、“闲坐”等词,暗示了深长的沧桑盛衰之感。
有些情事或意愿,不宜在诗中正面直说,通过委婉含蓄的手法来表现,则显得雅致大方,别有风神。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从屈原以来形成了以香草美人自喻的抒情传统,后人许多宫怨和闺怨诗,大都借以自伤不遇,在风格手法上不出含蓄一路。
含蓄的诗,由于不作铺陈直叙,而通过淡墨勾勒之笔和曲折比兴之词,追求言外的意趣风神,因而其意象常常带有某种朦胧性和多义性。合蓄的艺术魅力即在于此。厨川白村在《苦闷的象征》中曾引用波特菜尔的散文诗《窗户》说:“从一个开着的窗户外面看进去的人,决不如那看一个关着的窗户的见得事情多。再没有东西更深邃,更神秘,更丰富,更阴晦,更眩惑,胜于一支蜡烛所照的窗户了。”所以厨川白村说:“烛光照着的关闭的窗是作品。”因为这种窗户不像敞开的窗户那样一览无余;它虽然关闭着,但在摇曳的烛光映照下,若明若暗,使人既能窥视,却又不甚分明;在朦胧中格外富有一种诱惑力,诱发人去猜度和想象那窗户里面隐藏着的全部秘密。这境界与诗的含蓄十分相象,李商隐的《无题》诗,就是这种“烛光照着的关闭的窗户”。千百年来,无数读者在窥探这扇窗户,在朦胧中各有所见,但似乎都不能尽其底蕴。含蓄的诗之所以耐人寻味者,大半在于此。苏东坡说:“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所谓“必此诗”,就是说一不二,直白浅露,毫无含蓄蕴藉之致。这是作诗之忌。
(选自《文史知识》)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言不尽意”是语言表达功能的不足,也是构成诗歌含蓄美的条件。
B.含蓄的诗不止着力于所写意象,而且更注重语言后面的深层意蕴。
C.含蓄之富于暗示性源于诗歌意象的朦胧性和多义性。
D.屈原以香草美人自喻是一种委婉含蓄的抒情手法。

E.含蓄的诗格外诱发读者的想象力去窥探诗歌语言之外的底蕴。
本文大量引用名人名言,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引司空图的话,意在具体解释什么叫含蓄。
B.引元稹的诗,意在说明小诗特别讲究含蓄。
C.引厨川白村的话,意在形象论述什么是朦胧。
D.引苏轼的话,意在说明不含蓄的诗都不是好诗。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提起外来物种,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一些陌生的物种,殊不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玉米、小麦、马铃薯、甘薯、番茄等食物,以及猪、牛、羊等家畜也都是我们从国外引进的,它们都是“外来客”,它们并没有引起任何环境问题,而且对我们有巨大贡献。
据统计,在所有被引入的外来物种中,大约有10%在新的生态系统中可以自行繁殖,而在这些可以自行繁殖的外来物种中,又有大约lO%会造成生物灾害,成为外来入侵种。这一小股力量不可小觑,它们不仅会破坏我们的环境,还会给我们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对我们的生存也会构成不同程度的威胁。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一个外来的物种被引入到一个新的平衡的生态系统中,可能因不能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也有可能恰好适合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很好地生存下去。那么,这部分能够生存的物种对当地的生态系统就可能产生如下影响:一是外来入侵种本身形成优势种群,使物种单一化;二是通过压迫和排斥本地物种导致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和结构发生改变,最终导致立态系统遭受破坏。
在这里我们一定要区分开外来物种和外来入侵种这两个概念。外来物种是指那些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分散潜力以外的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而当外来物种在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或生境中建立了种群,改变或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的时候,才成为外来入侵种。也就是说,外来入侵种只是外来物种的一部分。
有人把外来入侵种看作是“偷渡客”,客观地讲,有些物种是为了迎合我们自己的某种需要而有意引进的,部分是由于疏于管理才变得失控的,包括用于养殖、种植花卉等目的的引种,用于生物防治、绿化、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等目的的引种,如作为宠物的巴西龟,作为观赏植物的加拿大一枝黄花,作为改良土壤、绿化海滩的互花米草,作为食物的福寿螺以及以饲料形式引进的凤眼莲等。另一类外来入侵种的引进属于无意引进,包括随航空、陆路、水路运输工具和压舱水引入,随进口货物和包装材料引入,旅客无意引入等。此外还有自然入侵,这主要是指物种随风、虫、鸟等媒介自然传播或海洋垃圾漂移。
(选自梁宇《危险的“外来客”》,有删改)
下列对“外来物种”这一概念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从国外有意引进的玉米、小麦、马铃薯等食物及猪、牛、羊等家畜,这些对我们有重大贡献的物种。
B.为了适应我们的某种需要而被引人,因不能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生态平衡之外,未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的物种。
C.出现在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分散潜力以外的,对本地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的,被有意、无意或自然引入的物种。
D.在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中建立种群,形成优势,使本地物种组成和结构发生变化而反客为主的被引进物种。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被引入的物种中占10%的份额,在新的生态系统中可以自行存活、继而繁殖、最终建立种群、威胁本地生态系统的叫外来入侵种。
B.外来人侵种进入的渠道主要是有目的的引进,无意引进,通过风、虫、鸟或海洋垃圾而传播的自然入侵。
C.外来入侵种能形成危害,主要是因为它们能恰好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顺利地生存繁衍,从而成为优势种群。
D.文中的“外来客”指的是外来物种,“偷渡客”指的是外来人侵种,外来入侵种是外来物种的一部分。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外来物种被引入到一个新的平衡的生态系统中不会造成危害,可能是因为它被严格管理,未能发展为种群。
B.有人之所以把外来入侵种看作“偷渡客”,是因为有些外来物种不是人们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而有意引入的。
C.由于外来人侵种的危害不可小觑,所以我们引进那些陌生的物种时一定要慎之又慎,而且要加强管理。
D.生态系统平衡的唯一条件就是需要外来物种受到环境、天敌、种群竞争、人为干扰等方面的限制而无法“为所欲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