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常温下设a代表Ba(OH)2,b代表NaOH溶液,c代表NH3·H2O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三种溶液的pH:a>b>c |
B.同pH时,三种溶液稀释相同倍数后,pH:a=b<c |
C.同pH、同体积的三种溶液消耗同浓度盐酸 的体积:a=b=c |
D.同pH时,稀释不同倍数、pH仍相同,三种溶液稀释的倍数:a>b>c |
下列化学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某无色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
B.向2.0 mL浓度均为0.1 mol·L-1的KCl、KI混合溶液中滴加1~2滴0.01 mol·L-1AgNO3溶液,振荡,生成黄色沉淀,说明Ksp(AgI)比Ksp(AgCl)大 |
C.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熔化但不滴落,说明铝箔表面氧化铝膜熔点高于铝 |
D.SO2、Cl2都能使品红试液褪色,其原理是相同的 |
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的实验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装置甲:为防止铁钉生锈 |
B.装置乙: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乙烯 |
C.装置丙:验证HCl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
D.装置丁: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 |
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实验结论不一致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及现象 |
实验目的或结论 |
A |
用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滴入Fe(NO3)2溶液中,溶液变黄色 |
可证明氧化性:H2O2比Fe3+强 |
B |
在0.1 mol/L的NaHCO3溶液中,加2滴酚酞显浅红色,微热,溶液颜色加深 |
验证盐类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 |
C |
将一定量的NaNO3和KCl的混合液加热并浓缩至有晶体析出,趁热过滤 |
得到NaCl晶体 |
D |
苯酚钠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产生浑浊 |
苯酚的酸性弱于碳酸 |
有一无色透明溶液,可能含有Na+,Al3+,Mg2+,Fe3+,NH4+,Cl-,SO42—,HCO3—中的几种,取该溶液三份分别进行实验:①滴加甲基橙溶液显红色;②逐渐加入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最后白色沉淀部分溶解;③加入5 mL 0.1 mol·L-1 B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白色沉淀,取上层清液加入足量AgNO3溶液,得到0.2 g沉淀。由此推知,原溶液中( )
A.一定有Al3+,Mg2+,Cl-,SO42— |
B.一定没有Mg2+,Fe3+,HCO3— |
C.不能确定是否含有Cl- |
D.可能有Na+,NH4+,Cl-,SO42—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丁达尔效应是区分溶液和胶体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 |
B.氯化钠溶液蒸发结晶时,必须将蒸发皿中的液体蒸干才能停止加热 |
C.实验室可用KOH稀溶液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的少量MgCl2杂质 |
D.测定某溶液的pH,常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在润湿的pH试纸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