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对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面是小洁同学对相关主题知识进行归纳的情况,其中完全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取气体是气体的收集方法 |
B.物质鉴别 |
气体难溶于水—用排水集气法 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气或排水法 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且溶于水—向下排 气法 |
硬水和软水— 肥皂水 二氧化碳和氧气— 燃着的木条 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加入二氧化锰 |
C.化学中常见的“三” |
D.安全常识 |
三种可燃性气体—H2、CO、CH4 三种可加热的仪器—烧杯、试管、量筒 三种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
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 — 做灯火实验 使用燃煤炉子取暖 — 注意室内通风 厨房煤气泄漏 — 打开排气扇 |
地质考察人员发现一种带螺纹的矿石,研究时发现该矿石能在氧气中燃烧,主要反应是4X+11O22Fe2O3+8SO2。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X的化学式是FeS2 |
B.SO2中的硫、氧元素的个数比为1:2 |
C.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
D.Fe2O3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 |
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火上浇油”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A.增加可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 |
B.增大氧气的浓度,可以使燃烧更旺 |
C.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 |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 |
锂电池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图是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锂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锂原子易得到1个电子 |
B.地壳中锂的含量为6.941% |
C.锂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 |
D.锂离子的符号为Li-+1 |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设计 |
![]() |
![]() |
![]() |
![]() |
实验目的 |
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
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
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与温度达到着火点 |
证明铁生锈是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
下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该实验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可以用木炭替代红磷进行该实验 |
B.该实验还能说明氮气不助然 |
C.空气中氮气与氧气的质量比约为5:1 |
D.若最后液体进入广口瓶的体积不到1/5,则有可能是红磷过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