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及方法正确的是
| A.铁粉(铜粉) —— 加入过量硫酸铜溶液,过滤 |
| B.CO2(HCl) —— 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
| C.NaCl溶液(Na2CO3) —— 加入适量的Ca(OH)2溶液,过滤 |
| D.CaCO3固体(CaCl2 ) ——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 |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物质 |
杂质 |
除杂质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 |
|
| A |
CO2 |
CO |
通入O2,点燃 |
| B |
NaOH固体 |
Na2CO3固体 |
加入过量的盐酸,蒸发 |
| C |
Cu(NO3)2溶液 |
AgNO3溶液 |
加入过量的铜粉,过滤 |
| D |
KCl |
KClO3 |
加入少量MnO2,加热 |
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1℃时,60 g a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剂50 g |
| B.t2℃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
| C.若a中混有少量的b,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a |
| D.升高温度可使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
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依次增强,且都比Mg弱。现进行如下图所示的甲、乙两个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甲中,金属Y表面覆盖了一层光亮红色的物质 |
| B.实验乙中,金属Y表面可能有气泡产生 |
| C.实验甲中,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 |
| D.实验乙中,溶液的颜色一定发生了改变 |
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一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②③ |
下列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H+、HCO3—、OH—、SO42— | B.K+、OH—、Cu2+、NO3— |
| C.Ca2+、Cl—、CO32—、Na+ | D.Cl—、NH4+、SO42—、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