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生活观察:
情境一:临近期末考试,学习气氛陡然紧张了起来。同学们最喜欢的音乐、体育、美术课被老师们瓜分殆尽,对此,同学们个个牢骚满腹,师生关系格外紧张。这不,这节本来是音乐课,同学们正准备排练元旦节目呢,可数学老师却推门进来了,说这节课要测验一下刚复习过的内容。同学们老大不高兴,有同学大声起哄,气的数学老师摔门而去……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和老师发生这样的矛盾了。学生和老师之间应该怎样和谐相处呢?身为学习委员的小雨陷入了沉思当中……
(1)构建和谐师生关系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呢?(至少三个角度,6分)
情境二:上初中半年了,可小雨发现,班内的绝大部分同学还都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如:衣服不会洗、被子不知道晒,花钱太随意,生活费“前松后紧”等等。这不,又逢周末,同学们又收拾了一大包脏衣服准备带回家……
(2)小雨的同学身上缺乏一种什么精神?应该怎样培养这种精神?
情境三:小雨的同桌小新一直令小雨很头疼。比如小新认为,自己学习不如小雨好,又没有什么特长,简直一无是处。可小雨知道,小新还是有很多优点的,比如普通话很好。学校举行演讲比赛,身为学习委员的小雨让小新报名参加,可小新就是不报名……
(3)小新对自己的认识正确吗?为什么?
(4)小新对自己的认识容易导致一种什么心理?小新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呢?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第六届广西园博会与2015年6月底在梧州沧海新区举行。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园博。
【绿色园博】园博会的吉祥物"宝宝"(见下图)的原型是梧州市市花,它的设计融入了绿色和蓝色水纹元素,将人、水、 花融为一体,凸显了人们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渴望。

(1)"渴望"反映出听与自然应是什么样的关系?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自然?
【民族园博】凸显民族特色是本次园博会的一大亮点。南宁园通过对民族文化的解释,将其内涵的民族特色转化为景观元素;防城港园通过京族的斗笠、独玄琴以及反映京族人民生活场景的浮雕景墙让游客了解防城港;百色园向游客呈现百色黑衣壮民俗风采……
(2)运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知识,说说园博会凸显民族特色的意义?
【文化园博】本次园博会上各地市还纷纷亮出自己的文化名片:梧州几千年来的岭南文化、桂林的漓江画派和状元文化、玉林的药都文化……
(3)这些"文化名片"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什么特点?
(4)美丽的园博需要我们去呵护请你从义务的角度,说说观赏园博会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材料一:古代,丝绸之路在亚非欧大洲的版图上延伸,诉说着全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动人故事。如今,为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我国提高共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简称"一带一路")赋予了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材料二: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广西争当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进者,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机遇
产业优势:广西在农业,运输业等产业与东盟有着紧密联系,2002-2004年,广西与东盟贸易额由6.3亿美元增长到198.9亿美元,年均增长33.4%,排中西部首位。
区位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挑战
广西与东盟等国家文化背景不同,风俗习惯各异,给"一带一路"的推动与共建带来挑战。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结合经济全球化合我国的基本国策简要分析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合理性。
(2)广西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有什么区位优势?
(3)请你从文化交流的角度,说说"一带一路"建设中广西如何应对挑战?

为迎接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某网站开展"寻找身边道德模范"活动,以下是网民推荐部分道德模范的事迹。

道德模范事迹
点赞理由(体现的道德品质)
2010-2015年,梧州退休老人杨森不顾个人安危,在江西上多次勇敢救落水人员。
母亲离世,父亲患病,家庭接连遭遇不幸的贺州女孩陈春林毅然决定带父上学,给父亲洗脚、按摩穴位、喂饭成为每天例行的"工作"。
温州保安陈某在得知湖州冯女士错将50万汇进自己银行账户后,连夜坐车从温州赶到湖州还款。


(1)请你为道德模范的行为点赞。
(2)作为一名公民,我们应该自觉履行哪些基本道德规范?

针对越来越多的"手机控"、"低头族",2015年5月初全国妇联等部门在权社会倡导每天关机1小时。对此,在网络上引起热议,形成了两种观点:

(1)根据材料并运用《网络交往新空间》的知识,对上述两种观点简述理由。
(2)运用《过健康安全生活》的知识,从个人的角度为预防学生沉溺于智能手机提高两条建议。

青海省玉树县2010年4月14日晨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震中在县城附近。截止17日15分25秒,地震已经造成1706人死亡,256人失踪,12128人受伤。据悉,灾区急需挖掘设备、帐篷、被褥、生活物资和防寒物资等。
根据材料思考下列问题:“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全力夺取抗震救灾的胜利”“绵薄之力,积沙成塔,携手同心,抗震救灾”这两个抗震救灾的口号说明了什么道理?你是如何认识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