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蚕
春天是养蚕的季节。每到这时候,我常常想起母亲来。解放前,我们家很穷,母亲就靠养蚕换点儿钱,给我们姐弟俩交学费。
我们家门口有几株桑树。春天一到,桑树刚发出新芽,母亲就照例拿出几张蚕种来。每张蚕种不过一尺见方,上面布满了比芝麻还小的褐色的蚕卵。等桑叶长到榆钱大小的时候,蚕种上便有许多极小极小的蚕在蠕动。蚕的生命就是这样开始的。
母亲微笑着,把这些小生命抖落在小匾里。匾里已经撒了一层剪成细丝的嫩(nèn)桑叶。这是母亲带着我从桑树上摘来的,擦得干干净净,剪得又细又匀。
蚕一天天地大起来,桑叶也一天天地剪得粗起来。等蚕长到半寸来长的时候,小匾换成大匾,就开始喂整片的桑叶了。每天清晨,姐姐把桑叶采回来,母亲吩咐我洗了手,用毛巾把一片片桑叶擦干,再轻轻地均匀地撒在匾里。
蚕越来越大了,呆在一个匾里太挤了,就分成两个匾,再分成三个匾……匾一个又一个地增加着。母亲带着我和姐姐把隔壁的一间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当作养蚕室,把七八个匾都搬了进去。每天深夜,母亲总要起来添桑叶。我一觉醒来,常常看见母亲拿着烛台去喂蚕。闪闪的烛光照着她那带着皱纹的慈祥的脸。
推开养蚕室的门,立刻传来一片沙沙的声音,像下雨似的。那是蚕在大口大口地吃桑叶。那些日子,采桑叶的担子就落在父亲的肩上。父亲用很大的桑剪把桑叶连枝剪下来,成捆地背回来。
蚕快“上山”了,母亲一夜要起来两次,累得她腰酸背痛。我和姐姐也常常起来帮忙。母亲把蚕沙大捧大捧地从匾里清出来,姐姐把桑叶大捧大捧地放进匾里。我用簸箕接蚕沙的时候,总看见母亲的额角上渗着汗。
蚕“上山”了。它们被捉到用一束束麦秆扎成的“山”上。几天以后,“山”上结满了白的黄的茧子。母亲一面摘茧子,一面轻轻地对我和姐姐说:“孩子,上学得用功啊!这学费可来得不易呀……”
我抬起头,看见母亲的两鬓又添了一些银丝。
读下面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或语言的句子,写出你自己的理解。
例: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听到没有活干,很失望,虽然他很饿,但是坚持要用劳动换取食物。
(1)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年轻人站起来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年轻人也蹲下来,轻轻地给杰克逊大叔捶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峨眉山的路又______、又______、又______。
(2)想到这里,我的内心感到一阵愧疚。
“愧疚”的意思是______。
作者想到了____________,内心一阵“愧疚”,因为____________。
(3)啊,默默地付出辛劳的铺路人啊,你们是真正的无名英雄。说明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惠崇〈春江晚景〉》做练习。
(1)找出诗中所写景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这些景物添上色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这些景物添上动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按浏览顺序,第3~6自然段分别介绍了()、()、()、()和动物的乐园。
按课文内容,然后背诵。
黄色的花(),白色的花(),紫红色的花()而(),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