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O32— |
| 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 |
| C.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4+ |
| 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2+ |
酯类物质广泛存在于香蕉、梨等水果中。某实验小组从梨中分离出一种酯,然后将分离出的酯水解,得到了乙酸和另一种化学式为C6H13OH的物质。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C6H13OH分子中含有羟基 |
| B.C6H13OH可与金属钠发生反应 |
| C.实验小组分离出的酯可表示为CH3COOC6H13 |
| D.不需要催化剂,这种酯在水中加热即可大量水解 |
A是一种常见的单质,B、C为中学学习的常见化合物,A、B、C均含有元素X。它们有如下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X元素可能为Al
B.X元素可能是金属,也可能是非金属
C.反应①和②互为可逆反应
D.反应①和②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
下列除杂质的方法不可行的是( )
| A.用过量氨水除去Al3+溶液中的少量Fe3+ |
| B.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除N2中的少量O2 |
| C.用新制的生石灰,通过加热蒸馏,以除去乙醇中的少量水 |
| D.用盐酸除去AgCl中少量的Ag2CO3 |
以下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 )
| A.乙醇和乙酸混合共热制取乙酸乙酯 |
| B.将铁屑、溴水、苯混合制溴苯 |
| C.在苯中滴入浓硝酸制硝基苯 |
| D.将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后,立即伸入无水乙醇中,铜丝恢复成原来的红色 |
实验室制乙酸乙酯1 mL后,沿器壁加入紫色石蕊试液0.5 mL,这时石蕊试液将存在于饱和碳酸钠溶液层与乙酸乙酯层之间(整个过程不振荡)。对可能出现的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 A.石蕊层仍为紫色,有机层无色 |
| B.石蕊层为三层环,由上而下是红、紫、蓝 |
| C.石蕊层有两层,上层为紫色,下层为蓝色 |
| D.石蕊层为三层环,由上而下是蓝、紫、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