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面两首诗词采用了极为相似的表现手法,请指出并作简要分析。
题都城南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生查子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东溪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自唐以来,古人作诗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是说诗人既要以自然为师,从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内心深处引发思想情感。请指出在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并说说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趣,又是如何体现的。
(1)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
(2)体现的思想情趣:
(3)如何体现的: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⑴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答:
⑵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答:

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杂诗无名氏落第长安 常建
旧山虽在不关身,家园好在尚留秦,
且向长安过暮春。耻作明时失意人。
一树梨花一溪月,恐逢故里莺花笑,
不知今夜属何人?且向长安过一春。
(1)这两首诗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2分)
(2)清代吴乔说:“大抵文章实做则有尽,虚做则无穷。”这两首诗在表达技巧上就有“实做”和“虚做”的不同。请结合诗句作具体的分析说明。(4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送沈子福之江东
唐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柳枝词
宋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注释】①罟(gǔ)师:渔夫。诗中借指船工。②临圻(qí):地名。
1.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这两首诗都以为题材,诗人都借这一诗歌传统意象表达情感。王诗首句点题,郑诗题目寓旨。
②这两首诗描绘了相似的情境,但感情基调并不完全相同,前者,后者
2.这两首诗的后两句,诗人都将自己无形的感情化为有形的景、物,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20题。
北陂杏花①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
[注]:①此诗系王安石晚年所作,此前诗人亲手创立的新法被废止,后又被迫闲居江宁。陂:bēi,池塘,这里指的是池边或池中小洲。
20、评论家说此诗末二句“艺术地写出了悲壮之情”,请作出赏析。
(1)简析“悲壮”:
(2)评赏“艺术”: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20题。
甘草子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珍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栏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20.触动主人公愁绪的具体景象有哪些?女主人公心乱愁苦的原因又是什么?
景象:
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