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文献通考》记载,北宋赋税来源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从下表中不能获取的有效信息是( )
年份 |
赋税总收入(万贯) |
农业税(万贯) |
茶、盐、酒、商等税(万贯) |
997 |
3559 |
2321 |
1238 |
1021 |
5723 |
2762 |
2936 |
1068 |
7070 |
2162 |
4911 |
A.商税收入成为政府重要财政来源
B.宋代经商的环境相对宽松
C.宋代商品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农业的重要地位发生根本转变
当代学者朱兆华认为:“(新中国)这种体制内的监督, 既避免了多党竞争、互相倾轧造成的政治动荡,又避免了一党专制,缺少监督导致的种种弊端。”文中“这种体制内的监督”是指()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D.“依法治国”方略写进宪法 |
侯家驹在《中国经济史》中指出:“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素,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举措与材料中观点相符合的是()
A.闭关锁国 | B.官营专卖 | C.市坊制度 | D.朝贡贸易 |
【原创】假如你生活在宋明时期我国的江南地区,你可以比较容易地读到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而且此时期的文学作品也比较多,大量市民文学作品也被印刷出来,可供你选择。以下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是印刷技术不断提高,效率高的体现
②受“重文轻武”影响,市民文学兴盛
③是宋明政府文化开明开放政策的结果
④是商品经济在此地区不断繁荣的表现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据资料统计,新航路开辟后,从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体系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日后能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直接原因是( )
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
B.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不适合工商业发展 |
C.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
下列政策措施中,具有“抑商”作用的是()
A.秦朝向农民征收实物税赋、劳役、兵役 |
B.汉朝开通陆上丝绸之路 |
C.隋唐时期鼓励海上丝绸之路发展 |
D.明清时期,采用白银收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