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说:“……天得之(理)而为天,地得之(理)而为地,凡生于天地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他主要是( )
| A.从统治者的角度阐述封建伦理道德 |
| B.阐述了自然界的法则 |
| C.阐述了君主专制的道理 |
| D.为了规范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 |
2010年7月7日,抗战大画《浩气长流》在台湾国父纪念馆展出(下图),93岁的台湾原“行政院长”郝柏村致辞说:“七七是中华民族血与泪交织的年代,是中华民族站起来的真正开始。”这里的“站起来”的含义是
| A.中国从此摆脱了东西方列强的侵略 | B.中国开始扭转任人宰割的衰败局面 |
| C.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富强之路 | D.中国从此成为举足轻重的国际强国 |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是毛泽东在1935年2月写下的《忆秦娥·娄山关》中的一句,其中“从头越”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 B.进军井冈山,“农村包围城市” |
| C.遵义会议,红军获得新生 | D.长征胜利,红军开赴抗日前线 |
太平天国运动的一些领导人在当时对近代经济制度已经有所认识。以下各项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 A.“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 B.“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 |
| C.“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 | D.“每年纳银若干,有失则保人赔其所值” |
下表反映了近代西方侵华战争的相关史实,其中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 战争名称 |
时间 |
战争影响 |
|
| A |
鸦片战争 |
1840—1842年 |
英法两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 |
|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1856—1860年 |
圆明园遭到破坏 |
| C |
甲午中日战争 |
1894—1895年 |
清政府被迫开放上海、苏州等地为商阜 |
|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900—1901年 |
导致义和团运动爆发 |
下表为官方统计的官民信息,足以说明
| 时期 |
西汉 |
唐高宗时 |
元成宗时 |
清康熙时 |
| 全国人口(丁) |
5959万 |
5238万 |
5816万 |
2459万 |
| 官员 |
7500人 |
13465人 |
22500人 |
27000人 |
| 官民之比 |
1∶7945 |
1∶3927 |
1∶2613 |
1∶911 |
A.古代中国实行专制集权制度 B.古代官民数量增长成正比
C.人多地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D.国家行政成本越来越高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