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作为一种社会符号反映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唐朝的“丰满华丽”,宋朝的“理性美”,元朝的“粗壮豪放”等。这里的周的“秩序井然”,唐朝的“丰满华丽”,宋朝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A.分封制、文化繁荣、商业兴盛 | B.郡县制、文化繁荣、国家富强 |
C.皇帝制、罢黜百家、商业兴盛 | D.宗法制、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
观察下列四幅图片,对图片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A.图1反映了中国汉代在天文观测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
B.图2反映出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试爆原子弹的国家 |
C.图3反映出“文化大革命”促进了中国高新科技的发展 |
D.图4反映出中国在航天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某同学在学习“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一专题内容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小卡片,请指出下面展示的这张卡片中有几处是正确的
A.1处 | B.2处 | C.3处 | D.4处 |
某理论是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思想武器。下列表述符合该理论的是
A.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反帝,实行“耕者有其田” |
B.《新民主主义论》——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 |
C.解释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
D.适应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变化的新形势,是进入21世纪后中共的重要指导思想 |
阅读下图《1950~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①时间段中国粮食产量下降是因为农业合作化运动过急过快 |
B.①时间段苏联粮食产量上升是因为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 |
C.②时间段中国粮食产量上升是因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
D.②时间段苏联粮食产量一直呈下降趋势,与中国差距拉大 |
西方曾有报刊称:“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印度支那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此次“印度支那会议”
A.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 |
B.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
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
D.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