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图片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请仔细阅读如下两图,寻找图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对图片进行解读。要求:列举信息符合史实,逻辑关系严密,论证充分合理,具备论从史出的基本特征。
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三张历史照片
(1)材料中的三幅图片反映了哪些历史事件?我们可以从中吸取哪些教训?(11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以上事件的失误是如何得到纠正的。
阅读下列图表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地点 |
创办人 |
企业名称 |
上海 |
方举赞、孙英德 |
A |
南海 |
陈启源 |
B |
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1)根据材料一所示内容,分别填上 相应的企业A和B的名称。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民族资本主义在历史上有过发展的高潮,这一高潮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之后为何很快又衰落了?
(2)在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哪里?(2分)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国历代都重视加强水利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必须社会地控制自然力,善于利用它,并依人手的劳作,大规模地占有它或驯服它。这种必要在产业史上,有最决定的作用。”
——《资本论》第1卷
(1)战国、东汉时期的中国统治者在“控制自然力”方面是非常重视水利事业。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并分析其历史作用。
材料二 唐朝水利工程建设(单位:个)
地区 |
关内道 |
河南道 |
河东道 |
河北道 |
陇右道 |
山南道 |
淮南道 |
江南道 |
剑南道 |
岭南道 |
共计 |
前期 |
11 |
20 |
16 |
54 |
1 |
5 |
4 |
22 |
27 |
3 |
163 |
后期 |
13 |
7 |
2 |
3 |
1 |
6 |
13 |
49 |
4 |
3 |
101 |
注:道:唐朝地方行政单位。统计资料来源于《新唐书》、《元和志》、《通典·州郡典》、《括地志》中有年代记载的水利建设项目。
(2)根据材料二,分析唐朝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
“案例研究”是学习历史的有效途径,一个典型的“案例”能够折射出一段完整的历史画面。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史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应的问题。
材料一:1902年3月,保兴面粉厂建成投产,标志着荣氏兄弟(荣宗敬、荣德生)开创近代工业的开始。
——杨旭:《荣氏兄弟》
材料二:1912年,荣氏兄弟合资在上海创办福新面粉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荣氏兄弟获得厚利,把面粉厂扩大到六家,1916年,又投资创办了申新纱厂,不久扩展为两个纱厂。经过不断扩充,到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面粉厂12家,纱厂4个,荣氏家族成为当时中国有名的民族资本家。
——《荣氏家族百年创业传奇》
材料三: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许多荆棘坎坷,也有不少机遇和条件。有人用一幅示意图(见下图)来表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02年荣氏兄弟创办保兴面粉厂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1912年到1922年荣氏企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3)材料三中的F1可能是哪些因素?F2可能是哪些因素?
下列材料反映了我国不同时期的社会景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史料记载1845年后“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的什么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发生什么变化?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