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家宏在《从旧帝国到新帝国》中认为:“英国政府开拓殖民地的动机是为了商业与财富,并非为了领土扩张,所以英国在政治上对殖民地的控制比较松弛……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第一帝国正式解体。”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英国在新航路开辟后不重视对外殖民扩张 |
B.英国海外殖民扩张更关注对殖民地的经济掠夺 |
C.英国不重视控制殖民地是美国获得独立的主要原因 |
D.英国的殖民动机与管理政策是导致第一帝国解体的主要原因 |
宋代儒家思想经过“二程”和朱熹等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被称为:
A.国学 | B.理学 | C.心学 | D.新儒学 |
魏晋南北朝以来,儒学的困境主要是:
A.佛教和道家的传播 | B.唐朝对外开放的政策 | C.科举不考儒家经典 | D.分裂割据破坏统一 |
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与思想局面的转变里,我们能够看到:
①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②古代学术思想自由发展受到了限制
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确立④中央集权的加强和自然经济的鼎盛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③④ |
汉武帝努力缔造的政体,究其实,是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对儒家学说作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基础,而在具体实践层面上则将法家学说作为统治权术来运用。”对以上材料的说明和解释不正确的是:
A.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精神工具 |
B.“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完全杜绝其他学说 |
C.儒家思想从此沦为法家的附庸,其“仁政”思想被删除出去 |
D.汉武帝治国施政之术的核心在于“尚法尊儒”,即同时尊奉儒、法两家的学说 |
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德及其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法国伏尔泰认为,中国的考试制度使管理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以上史实说明了:
①儒家思想总体上符合欧洲资本主义需要
②儒家的“大一统”思想符合德意志国家统一的需要
③中国的考试制度有利于法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等级制度
④儒家的“民贵君轻”思想对欧洲资产阶级推翻封建君主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②③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