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而其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以下对这段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关节点
B.折射出全体国人均要求改革的社会思潮
C.救国是当时多个新兴力量的共识
D.反映了中国追求近代化途径的多样性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维新思想的历史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学完1956~1976年的中国历史之后,有四位同学分别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下列能概括这段历史全貌的是

A.古老中国的伟大复兴 B.东方巨龙的再次腾飞
C.社会主义的艰难探索 D.发人深省的民族浩劫

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开始于

A.1949年 B.1953年 C.1956年 D.1978年

1952~1956年我国出现如下表所示经济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下边是《1957年~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示意图, 对其解读最为恰当的是

A.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
B.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C.“大跃进”使全国工业总产值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了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

我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基本确立的标志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C.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 D.新中国的成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