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一直是中国人关注的重要对象之一,80年前,戴季陶所著的《日本论》中写到:“‘中国’这个题目上,日本人也不晓得放到解剖台上解剖了几千百次,装在试管里化验了几千百次。我们中国人却只是一味地排斥反对,再不肯做研究功夫,几乎连日本字都不愿意看,日本话都不愿意听,日本人都不愿意见,这真叫做‘思想上闭关自守’‘智识上的义和团’了。”这句话主要体现了作者
| A.希望中国人最大限度地去亲近日本 |
| B.认为日本人比中国人在对待对方上更明智 |
| C.主张对日本加深了解,进行研究,做到知己知彼 |
| D.认为义和团运动是思想上的闭关自守 |
新航路的开辟,不仅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也对欧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由此出现了不同的别称,如“黄金的漏斗” 、“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新航路的受害者”等,三者对应的分别是( )
| A.西班牙、荷兰、意大利 | B.葡萄牙、英国、美国 |
| C.英国、意大利、德意志 | D.意大利、法国、荷兰 |
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使新旧两个大陆建立了联系。在评价他时,有人认为他是个殖民者,对美洲人民进行了野蛮侵略和屠杀。有人说他使美洲“走出原始的野蛮状态,进入文明时代”,“缩短了美洲社会步入资本主义文明时代的历史进程”。20世纪80年代后,人们用“两个文明汇合”、“两个大陆相遇”看待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对哥伦布评价不同主要是由于评价者()
| A.国籍不同 | B.阶级出身不同 | C.史观、立场不同 | D.受教育程度不同 |
某历史学家说,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既促进了全球的联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这里的“全球分裂”是指( )
| A.西班牙、葡萄牙在全球争夺殖民霸权 | B.欧洲形成了两个政治军事集团 |
| C.欧美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鸿沟扩大 | D.美苏争夺世界霸权格局形成 |
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看,这一“转折”主要是指()
| A.欧洲贸易中心转到大西洋沿岸 | B.欧洲经济发展开始超过亚洲 |
| C.农业文明已经转向工业文明 | D.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 |
1502—1505年,阿拉伯商船在印度洋的香料运载量从平均每年的350万磅骤减为不足100万磅。威尼斯商人于1504年再次驾驶商船前往贝鲁特和亚历山大购货时,突然发现市场上竟然没有香料出售。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A.葡萄牙人基本垄断了印度的香料贸易 | B.西班牙人基本垄断了印度的香料贸易 |
| C.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地中海的香料贸易 | D.印度半岛战争频繁,香料生产停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