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和初步发展,在思想文化界出现一批已经不同于洋务运动理论家的早期改良派学者。他们主张( )
A.“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
B.“未款之前,则宜以夷攻夷;既款之后,则宜师夷长技以制夷” |
C.“有议院,而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草野小民无所积其怨” |
D.“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
“雍正七年,(1729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印藏内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这段材料表明军机处()
①因军事需要而设置 ②降低了行政效率③参与国事决策 ④由皇帝的亲信组成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清代的理藩院 ( )
①是专管西藏地区宗教事务的中央官署②是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
③有利于加强对我国边疆地区的管辖④由元朝的宣政院发展而来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1367年,朱元璋下旨:“国家立三大府,()总政事,都督掌军旅,()掌纠察。”这就奠定了明代官制的基本框架。(注:朱元璋于1380年废除丞相)。文中两个空白处分别应该是
A.中书,司礼监 B.六部,御史
C.中书,御史 D六部,司礼监.
御史制度发源于秦汉,定型于隋唐,完善于明清,影响至现代。下列关于隋唐时期完善御史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 )
A.确立中尉一职主管京畿地区的治安 |
B.创设刺史定期到郡县和诸侯国巡查 |
C.御史台定期到京都各监狱视察执法 |
D.设立提点刑狱司专职监察刑狱情况 |
《宋史·职官志》说:“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人,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对以上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分割宰相权力,加强皇帝权力 |
B.调整中央官制,强化财政管理 |
C.皇帝直管财政,以防封建割据 |
D.削弱地方财权,强化中央财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