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学生在进行题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下表,其中论证最为严谨的是( )
| 话题 |
人物 |
看法∕史料 |
结论 |
| 专 制 统 治 |
孟子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A.先秦诸子具有民主思想 |
| 董仲舒 |
天子受命于天 |
B.天人感应思想强化君主专制 |
|
| 黄宗羲 |
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C.该思想已成为当时正统思想 |
|
| 谭嗣同 |
君,皆大盗也 |
D.维新派都反对君主立宪 |
蒋介石曾说:“这些国耻(二十一条)违背我国民的希望,有损我国民的自信,激起我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的最鲜明的表现,在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之下,军阀官僚的政治,只有没落的一途。”上述材料( )
| A.肯定了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 |
| B.全面揭示了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原因 |
| C.准确分析了抗日战争后中国的政局形势 |
| D.体现了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的政治愿望 |
对近代某位历史人物,台湾著名作家高阳有诗评曰:“一生荣华出曾门,三朝辅政至中堂。少时有志匡华夏,老来失策亲虎狼。马关喋血卖国契,糊裱难堵漏风墙。辛丑叠恨终呕命,至死屈身背骂名。”其评论的是( )
| A.李鸿章 | B.曾国藩 | C.张之洞 | D.袁世凯 |
“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该材料说明唐朝科举考试( )
①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②推动社会向学(读书)风气的形成
③成为当时人们走向官场的唯一途径④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春秋·左传》记载:“昔先王之命曰: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这段材料说明( )
| A.宗法制有效地维系了西周等级制度 | B.长幼有序是宗法观念的核心 |
| C.传统政治中表现出一定的理性成分 | D.儒家伦理道德成为立君王的主要依据之一 |
下列有关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自然经济的产物 | B.它的实行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
| C.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 D.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而被废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