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所示为1904年驻日大使杨枢的一则奏折(部分)。造成该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儒家文化传统一向重道轻器,重人伦轻科技 |
B.日本近代化起步时间短,科技不如欧美发达 |
C.甲午战争后,国人的救国思潮由物质层面转向制度层面 |
D.甲午战败后,国人救国求速成,学习文科较易入门 |
“奇唱歌来怪唱歌,养个肥猪千斤还要多。脑壳谷箩大,宰了一个当三个。三尺锅子煮不下,六尺锅子煮半个。”这首歌谣体现哪个时期的特色()
A.大跃进时期 |
B.农业合作化时期 |
C.文化大革命时期 |
D.改革开放时期 |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
A.推行了土地改革 |
B.组织了人民公社 |
C.实施了“一五”计划 |
D.发动了“大跃进” |
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法令,民众纷纷剪去辫子。1917年,张勋扶持清帝复辟,京津地区民众纷纷抢购假辫子戴上。这些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A.辛亥革命彻底失败了 |
B.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要有一个渐进过程 |
C.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取决于政权的变更 |
D.民主与专制的斗争艰难曲折 |
当今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但日常生活中,国民仍然把许多国产商品冠以“洋”字,如棉布称之“洋布”,雨伞叫做“洋伞”,铁钉直呼“洋钉”等等,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国人仰慕欧美的心理 |
B.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落后 |
C.近代中西文化交融结果 |
D.国人的认识有了根本性的飞跃 |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他们共同目标是()
A.挽救中华民族危亡 |
B.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
C.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