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李大钊称:“为其历史所经阅者弥久,斯其圣哲所乖诏者弥多”,“民彝(意为人伦)受繄蒙也弥厚”,“其政治趋腐败也弥深”。所以,“吾华之有孔子,吾华之幸,亦吾华之不幸也”。据此可知,李大钊主张
A.应彻底否定儒学 | B.移风易俗应该先行 |
C.批判儒学之糟粕 | D.重视公民道德教育 |
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这新纪元的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抗拒的。”这“潮流”是指( )
A.民族解放运动 | B.新文化运动 |
C.民主和科学 | D.社会主义革命 |
“(他)是古典学者,善于使用古籍里利于改革的文字推陈出新,翻作今朝之标榜。”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位学者( )
A.坚持“中体西用”主张 |
B.积极介绍西方历史地理 |
C.借助经学外衣宣传变法 |
D.大力传播民主科学思想 |
“冲击一反应”理论认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受甲午中日战争的直接冲击,中国发生了( )
A.洋务运动 | B.维新变法运动 |
C.辛亥革命 | D.五四运动 |
1839年《澳门新闻纸》报道:“中国官府完全不晓得外国的政事,又不询问考求……只有林总督行事与其他官员相反。”林总督行事“相反”是指( )
A.抗击英国侵略者 | B.设立译官,翻译西学 |
C.虎门销烟 | D.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
京剧艺术是中国戏曲艺术的杰出代表。在京剧形成过程中,主要融合的两大剧种是()
A.昆曲和徽剧 | B.徽剧和越剧 |
C.徽剧和汉剧 | D.昆曲和汉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