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尚书本是皇宫内廷秘书,中书依官名论,也即是在内廷管理文件之意,侍中(门下省长官)则是在宫中侍奉皇帝。魏晋时期,皇帝将宰相之权交由这些私属代行……到唐代,则全由内廷官一变而为政府外朝的执政官,把以前的宰相职权正式分配给三省。”这种变化体现了
A.唐代的相权一分为三 |
B.唐代政府对皇室内廷干政的削弱 |
C.唐代的皇权得以强化 |
D.唐代中央机构完全沿袭魏晋时 |
东北民歌《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在关内流浪。”那个悲惨的时候是
A.九•一八事变 | B.一•二八事变 | C.七•七事变 | D.八•一三事变 |
下列有关中共第一次工作重心转移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在革命面临危机的背景下被迫转移的 |
B.经历了一个先实践后理论的认识过程 |
C.使党的民主革命任务发生了根本变化 |
D.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革命道路 |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趋于成熟的 表现有①正确认识中国社会性质②纠正右倾机会主义错误③纠正军事、组织上的“左”倾错误④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调整革命策略
A.②③④ | B.①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右图是江泽民同志参观某一纪念馆时的题词。你认为这一题词应该出现在
A.井冈山纪念馆 | B.南昌起义纪念馆 |
C.遵义会议纪念馆 | D.秋收起义纪念馆 |
西欧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A.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 B.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
C.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 D.水利灌溉技术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