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反映我国原始社会最终被夏朝取代的史料是
| A.《国语》中记载的“防风后尘,禹杀而戮之” |
| B.《越绝书》中记载的“禹穴之时,以铜为兵” |
| C.《左传》中记载的“茫茫禹迹,划为九州” |
| D.《礼记》中记载的“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 |
和谐社会是人类自古到今追求的理想和目标,和谐思想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各项中,属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主张是( )
①“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②“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入任焉,敏则有助,惠则足以使人”
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也”
④“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 )
| 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
| 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
| 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
| 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
朱熹在其编纂的《大学》中指出:“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朱熹此话的意图是 ( )
| A.鼓励知识分子加强科学研究 | B.强调知识分子要加强自身的修养 |
| C.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 D.强调知识分子应该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
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思想转变过程中,我们能够看到 ( )
① 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② 古代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的终结
③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确立
④ 中央集权的加强
|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 C.①②③④ | D.①③④ |
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与法。这说明当时 ( )
| A.当时出现了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 |
| B.荀子在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 |
| C.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 |
| 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