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立叶曾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这样的描述:医生希望病人多,卖棺材的希望多死人,粮食投机者希望发生灾荒,律师希望家家打官司,建筑师希望每天失火,玻璃商希望下冰雹打碎所有的玻璃……。作者意在
A.号召人民用暴力推翻资本主义统治 |
B.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的自私与腐朽 |
C.为马克思的科学革命理论提供论据 |
D.强调他的“新和谐公社”的优越性 |
某中学历史研究学习小组,收集了下列历史图片,该组图片体现的最恰当的主题是
中共一大会址井冈山会师中共七大会场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
A.国共关系的发展变化 | B.新旧民主革命的艰难历程 |
C.中共对民主革命的探索 | D.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
“《百科全书》的读者群并不是由资本家构成的,而是1789年中瓦解得最快的各个部门。他们来自于高等法院和法官裁判所,来自波旁王朝的官僚机构、军队和教会。种种进步的意识形态竟然渗透了社会结构中最为陈旧和锈蚀的部分,这看起来似乎有些荒谬,但大革命正是从悖论中开始的。”这段话表明,作者认为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是
A.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 B.特权阶级的自我崩溃 |
C.资产阶级要求革命 | D.国王召开了三级会议 |
1878年时亚当斯指出:“以往所有的经验表明,民主最不稳定、最波动、最短命...”,麦迪逊说:“民主是由欺骗、动乱和争斗组成的,通常在动乱中短命。”宪法的签字人和执笔人之一莫里斯也说:“我们见识过民主终结时的喧闹。无论何处,民主都以独裁为归宿。”美国的开国元勋们如此对民主深恶痛绝主要是为了
A.使北美避免出现像英国式民主那样的问题和弊端 |
B.让人民充分享有言论自由和参与管理国家的权利 |
C.使宪法具有很大的弹性和以备不断修订的空间 |
D.按照“分权与制衡”的原则确立联邦制共和政体 |
有学者指出:“从18世纪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对这一时期英国保守主义政治的特征理解正确的是
A.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开始确立 |
B.议会开始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
C.工业资产阶级未能充分参与国家政权 |
D.选举中的高额财产限制被打破 |
1943年蒋介石出版了《中国之命运》一书。该书认为近百年来中国人“因为学西洋的文化而在不知不觉中做了外国文学的奴隶”,“中国国民对于西洋的文化由拒绝而屈服,对于固有文化,由自大而自卑,屈服转为笃信,信其所至,自认为某一外国学说的忠实信徒;自卑转为自艾,极其所至,忍心侮蔑我们中国的固有文化遗产”。这说明蒋介石出版该书的目的之一在于
A.以自由主义反对民族主义 | B.以自由主义反对共产主义 |
C.以民族主义反对自由主义 | D.以民族主义反对共产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