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
材料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请回答:
(1)三国是哪3个国家?并分别写出建立者和时间。
(2)写出不少于3个和三国有关的成语。
(3)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你最喜欢的英雄是哪位?(不写曹操,因为他是生活在东汉末年)请用一句话说明你喜欢的原因。

科目 历史   题型 问答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0分)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欧洲的兴衰”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
【崛起篇】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三大革命互相依赖,相互之间不断起作用。

(1)材料中的“工业革命”最先发生于哪个国家?请列举发生于欧洲的一次“政治革命”?(2分)
【衰落篇】长达6年的战争苦难已使欧洲筋疲力尽,……完全失去了以往作为世界中心的地位和威望,世界的主导权被两个趁势崛起的超级大国接手。
(2)材料中的“战争”指的是什么战争?战后形成了什么新的国际格局?(2分)
【和解篇】《欧罗巴百年:从仇恨走向联合》(选自政治漫画网AREND VAN DAM/图)。如图所示:l914年--2014年,刚好100年。其间,欧洲通过战争发泄“仇恨”,却最终达成和解,走向联合。
(3)欧洲联合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分)
【复兴篇】20实世纪60年代,西欧国家为提高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加强了经济上的联合……在以后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欧共体成员之间频繁协调,逐步取消关税,对有困难的成员国提供援助,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
(4)根据材料,欧洲联合的历程呈现出什么趋势?(2分)
【思考篇】最有价值的历史学习,在于思考与总结,并形成自己的认识与结论。
(5)你能从欧洲兴衰的历史中得到什么认识?(2分)

在宋代,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以及人口的迅速增长,使得宋代的商业繁荣起来,甚至超过了唐代。商业的繁荣不但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壮大,而且还促进了娱乐性行业的发展。
请回答:
(1)南宋时期,手工业中出现了什么一个重要行业?该行业的出现使此时人们的衣料出现了怎样变化?(4分)
(2)以制瓷业而闻名于世的地方是哪里?在对外贸易中形成了哪两个代表的城市?(3分)
(3)假如我们能够穿越时空,走进两宋时代,要求你“入乡随俗”,仅在“衣”(衣料)与“行”(工具)方面,两宋时代能够提供给你怎样的选择?(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缺乏可与中国相媲美的文字系统,也没有中国的科举制度。这种文字系统提供了文化上持久的同一性,而科举制度提高了中国的行政效率,增强了稳定性。
一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科举入仕是l300年间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就像当代知识分子多数参加过高考一样,科举时代读书人从未参加过科举考试的只是少数……科举制与现代的文官制度无论是在考试内容上,还是在实施环境上,都有根本的差异,但两者采用公开考试、平等竞争的精神却是相同的。一一摘编自《中国科举文化》
材料三 1905年9月,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咸趋实学。清廷诏准自1906年开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并令学务大臣迅速颁发各种教科书,责成各督抚实力通筹,严饬府厅州县赶紧于乡城各处遍设蒙小学堂。
一一摘编自《百度百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科举制度’’开始出现在哪个朝代?其正式创立的标志是?“科举制度"在哪个朝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5分)
(2)据材料二,概括“科举制度"的能够延续1300多年的原因。(4分)
(3)对材料三中1905年所发生的事件,时人曾说:“言其重要,直无异丁,古之废封建、开阡陌”。这是个什么事件?(2分)请你谈谈这个事件发生的原因。(1分)

请根据下列信息在空格中填写历史人物和相关史实。

(1)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下令“分科举人",隋炀帝时开没进士科,正式创立。唐朝时得到很大发展,分科考试、是其基本特征。
(2)64 1年,文成公主远嫁,身穿唐装的在黄河源头附近的柏海之滨热情迎接。
(3)在繁荣开放的唐朝,日本多次派到唐朝访问,跟随来华的还有僧人、留学生等,他们中不少人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重要贡献,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4)1004年,辽军大举伐宋。第二年,宋辽议和,史称。在元朝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曾遭到了以为代表的南宋军民的顽强抵抗。
(5)两宋时期,仍是人们主要的衣料。在北方,人们仍以主食。
(6)元朝时,开始成为老百姓的主要衣料。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族、女真族同当地汉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融合,被统称为

谈古论今: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对于我们当今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