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为世界某地区局部图。读右图,回答9-11题。图中()
A.导致甲、乙两地气候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洋流 |
B.乙—丙体现以水分变化为基础的地域分异规律 |
C.图示洋流降低了沿岸地区的干热程度 |
D.甲地为热带雨林气候,乙地为热带草原气候 |
丁地的农业地域类型特点为()
A.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畜产品大量出口 |
B.农业与市场联系密切,多分布在城市周边地区 |
C.机械化水平高,耕种、放牧、休耕进行轮作 |
D.农业生产过程精耕细作,农产品的商品率较低 |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地球上某种资源的分布。若人类不合理利用这种资源,将最可能会出现()
A.海水升温,溶解二氧化碳减少 |
B.两极冰川融化,山地雪线下降 |
C.大气逆辐射增强,温室效应加剧 |
D.全球气候变干,物种减少 |
据报道,2008年入冬以来,到2009年春季,由于降水量持续偏少、气温偏高,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陕西、湖北等十多个省市区出现三十年一遇的罕见干旱,最严重时,粮食作物受旱面积高达1.6亿亩。回答7-8题。因为干旱,下列粮食作物受旱面积最大的是
()
A.水稻 | B.春小麦 | C.冬小麦 | D.玉米![]() |
上述省区中,七月中旬易受干旱影响的是()
A.皖和鄂 | B.鲁和冀 |
C.晋和豫 | D.陕和晋 |
下图中甲为1949年以来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乙为2004年中国人口性别、年龄结构统计图。读下图,完成第6题。
有关图中相关内容的正确表述是()
A.甲图①时段人口增长特点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
B.乙图A年龄段人口比重受甲图①时段人口增长特点的影响大 |
C.受甲图③时段后人口增长特点影响,乙图B年龄段后性别失衡 |
D.乙图B年龄段以后,青少年人口比重逐年持续减少 |
表l为2000年中国人口迁移流向统计表。读表l,回答第5题。
2000年中国人口迁移流向及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东部是人口的最大迁出区人多地少 |
B.中部是人口的最大迁入区矿产资源的开发 |
C.人口迁移量最大的方向是由中部迁往东部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
D.人口迁移量最大的方向是由西部迁往东部自然条件的差异 |
某旅游团7月初来到地中海的西西里岛,导游温馨提示:①早晚天气较凉,备好外套;②气候干燥,多补充水分;③去海边沙滩烫脚,备好沙滩鞋;④游泳一定带好防晒用品。
上述提示与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①——大气削弱和保温作用均弱,气温日较差大 |
B.②——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上升,天气晴朗干燥 |
C.③——白天大气反射作用强,沙滩吸热快 |
D.④——正午太阳直射该岛,太阳辐射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