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始终处于不断运动、循环和相互转化之中。下图为自然界物质循环和转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问题。

若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且乙丙为近地面,则(  )

A.乙处气温比丙处高 B.丙处等压面向上弯曲
C.b可示意成都多夜雨 D.白天,a可示意陆风

若图示为某大洋环流模式图,则(  )

A.a可示意北赤道暖流 B.b可示意日本暖流
C.c可示意西风漂流 D.d可示意厄加勒斯暖流

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且乙丙表示近地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影响a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地势、人类活动
B.影响b的主导因素是洋流性质、海陆位置
C.影响c的主导因素是大气环流、太阳辐射
D.影响d的主导因素是海陆位置、纬度高低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大气运动的原因和风的受力分析 月相变化与潮汐变化的关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读图回答:

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对无线电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A.Ⅰ层顶部 B.Ⅱ层底部 C.Ⅱ层中部 D.Ⅲ层

下列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圈就是地壳
B.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主要由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C.岩石圈为地壳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岩石圈的厚度小于地壳
D.岩石圈的平均厚度约17千米

下表中所列的是6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时间
5小时30分
9小时09分
11小时25分
13小时56分

四地中属于北半球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地球的公转②地球的自转③黄赤交角的存在④地方时的不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某地有一幢楼,冬至日正午影长与楼房高度相同,据此回答:
此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是

A.23°26′ B.66°34′ C.90° D.45°

该地的纬度可能是
①23°26′N②21°34′N③25°26′N④68°26′S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009年2月10日11点55分(西五区时间),美国 “铱33”商业通信卫星和俄罗斯“宇宙2251”军用通信卫星在(72°N 、98°E)高约790千米处相撞,产生12000块碎片。据此回答:
两卫星撞击时,北京时间为

A.2月11日0点55分 B.2月10日4点55分
C.2月9日22点55分 D.2月10日8点55分

两颗卫星相撞的时候,地球上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

A.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 B.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
C.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 D.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

两颗卫星相撞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接近下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