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分)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其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连,是湄公河天然的蓄水池。湖泊的水位季节变化显著,枯水期(水深不足1米)水位线上分布着大片稻田,是闻名于世的“米仓”;湖里盛产300多种淡水鱼,鱼类主要分为白鱼和黑鱼两种:黑鱼为全年适应本地环境的本地鱼,白鱼为来自于河流和海洋的洄游鱼类。湖东有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通,洞里萨河有罕见的“河水倒流”的奇观。
(1)简析洞里萨湖成为湄公河蓄水池的主要原因。
(2)简析洞里萨湖湖面季节变化对种植业和渔业的影响。
(3)简析洞里萨湖鱼种繁多的原因。
(4)简析图示城市分布的特点及主要原因。
读“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6分)
(1)图中数字①表示的气压带名称是;该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是。
(2)图中B风带的名称是;该风带的风向是;在北半球大陆西岸,常年受B风带影响的地区气候特点是。
(3)气压带和风带具有一定的移动规律。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或南)移。
读“地球太阳光照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问题。(6分)
(1)此图所示日期是(写出月、日)前后。
(2)图中C点位于(晨线或昏线)上。
(3)此刻A点地方时是时,D点的昼长是小时。
(4)此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到(近或远)日点附近。
(5)图中A、B、C、D四点按照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排序为。
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9分)
D湖泊(图21a)的湖面海拔约3800米,降水资料如图21b所示。D湖沿岸地区地形平坦.发现有大量古代农耕遗迹,包括相互交织的人工堆土高台、人工水渠(图21c),以及人工运河和水塘。
(1)推测D湖沿岸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特征,并简述原因。(5分)
(2)归纳D湖沿岸地区的降水特征。(4分)
(3)指出威胁D湖沿岸地区发展耕作业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发生时间。(4分)
(4)说明该农耕系统对防治这些气象灾害的作用。(6分)
根据我国某省区的相关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图19中乙河中下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试分析其原因。
(2)图19中A县农业生产最容易导致的生态问题是,并结合下表分析A县该生态问题所造成的危害比B县大的原因。
人口 (万人) |
土地面积 (平方千米) |
土层厚度 (米) |
2006年粮食产量 (万吨) |
|
图中A县 |
65 |
3667 |
0.1—0.8 |
56 |
黄土高原上某 B县 |
15 |
4182 |
50—80 |
45 |
(3)图20为A县土地垂直分布与土地利用状况图。结合材料,分析A县土地利用中存在哪些不合理现象?应如何改进才能促进A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阅读以下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3分)
资料一:晋陕内蒙古地区是我国土地退化类型最多、发生范围最广,且程度最严重的地区。其中黄土高原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内蒙古农牧交错地带的草地是我国草场退化最严重的地区。
资料二:晋陕内蒙古地区十地退化类型与分布图。(图18)
(1)从外力作用看,造成该区土地退化的因素是 、 。(2分)
(2)该区盐渍化严重十地主要分部在( )(2分,双选)
A.蒸发强烈的平原洼地 B.灌溉农业区 C.风蚀严重的高原山地 D.过度开垦区
(3)选择下列恰当内容,完成“农牧交错地带土地退化过程框图”(填字母)。(6分)
A.少雨年份加大农田比例 B.粗放经营 C.脆弱的生态环境 D.沙丘开垦
E.风蚀、水蚀加速F.土地肥力下降
(4)简要分析该区农牧交错带控制土地退化,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