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的传导都以局部电流为先导 |
B.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
C.血液中未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都是记忆细胞 |
D.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在非细胞条件下也能发挥作用 |
用15N标记的DNA分子,放入14N培养基中进行复制,当测得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2.5%时,该DNA分子已复制的次数是
A.1 | B.2 | C.3 | D.4 |
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相同之处是
A.实验生物材料都属于分解者 |
B.设计思路都是设法分开DNA和蛋白质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 |
C.都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 |
D.都可以得出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结论 |
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 S和32 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
B.实验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为了裂解细菌,释放出噬菌体 |
C.实验中细菌裂解释放出的噬菌体不能检测出35 S标记的蛋白质 |
D.实验结果表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下面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每个双链DNA分子的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
B.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接着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 |
C.每个DNA分子的碱基数=磷酸数=脱氧核糖数 |
D.若某双链DNA分子片段中有40个胞嘧啶,则一定有40个鸟嘌呤 |
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保温、搅拌、离心后检测放射性,发现放射性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上清液的放射性很低。对于上清液中还含有少量的放射性的正确解释是
A.可能是搅拌不充分,T2噬菌体有一部分没能与大肠杆菌分离 |
B.可能是保温培养的时间过长,部分被侵染的大肠杆菌已裂解 |
C.一定是离心速度太快,有部分T2噬菌体过早与大肠杆菌分离 |
D.一定是保温培养的时间过短,部分T2噬菌体还未完成侵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