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增加 |
| B.与淋巴相比,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较髙 |
| C.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可在内环境中被分解 |
| D.人体非特异性免疫不参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核内的核仁被破坏,会影响到胰岛素的合成 |
| B.酶催化作用的实质是提高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是化学反应顺利进行 |
| C.所有的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 |
| D.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都是自由组合 |
为了研究酵母菌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研究人员在其培养基中添加3H标记的亮氨酸后,测得与合成和分泌乳蛋白相关的一些细胞器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图甲,其相关结构关系如图乙,有关的生物膜面积变化如图丙,则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乙中首先可观察到3H标记的细胞器是③ |
| B.能在图乙中④上观察到3H标记表明可能有分泌蛋白合成 |
| C.图甲中c曲线所指的细胞结构是细胞膜 |
| D.图丙中d曲线表示的细胞结构是内质网 |
下图能用来准确表示哪一组概念之间的关系
| A.1表示生态系统信息种类,2-4分别表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生物信息 |
| B.1表示免疫系统,2-4分别表示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 |
| C.1表示ATP,2-4分别表示腺嘌呤、脱氧核糖、磷酸 |
| D.1表示细胞的统一性,2-4分别表示细胞膜、细胞液、DNA |
如下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该图若表示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则A为下丘脑 |
| B.该图若表示人体内环境交换物质的过程,则A为血浆 |
| C.该图若表示物质循环的过程,则B为生产者 |
| D.该图若表示能量流动的过程,则C为异养型生物 |
用32P标记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让其分裂n次,若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40条和5条,则该细胞至少是处于第几次分裂的分裂期
| A.第一次 | B.第二次 | C.第三次 | D.第四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