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u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目前PM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下列关于PM2.5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

A.PM2.5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
B.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血浆呈酸性
C.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
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
科目 生物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青少年中常见的免疫异常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表示细胞之间信息的传递方式,其中细胞Ⅰ、Ⅱ和物质E、F的关系可能是 (  )


细胞Ⅰ
细胞Ⅱ
物质E
物质F
A
下丘脑细胞
垂体细胞
促甲状腺激素
受体
B
效应T细胞
病原体
抗体
糖蛋白
C
甲状腺细胞
垂体细胞
甲状腺激素
受体
D
传出神经元
传入神经元
神经递质
载体

“饥寒交迫”时,分泌活动都增强的内分泌腺是 (  )

A.胰岛 B.垂体 C.肾上腺 D.性腺

如果给人体注射灭活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预防甲型H1N1流感,那么灭活病毒在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正确的是 (  )

A.B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浆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
B.T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T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
C.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细胞,能产生相应的抗体
D.淋巴细胞吞噬该病毒后形成记忆细胞,能释放白细胞介素

下图为某反射弧的模式图。为了验证某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而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下列实验操作中不需要做的是 (  )

A.不放药物时,刺激B处,观察现象
B.药物放在A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
C.药物放在B处,刺激C处,观察现象
D.药物放在C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

世界顶尖杂志《自然神经科学》刊登文章指出,当人们在挠痒时,会刺激同一皮肤部位的各种疼痛和触觉感受器,痛觉和触觉感受器会产生一种“周围抑制”效应,瘙痒感就被短暂地“关闭”掉了。请据此推理,抗组胺药、类阿片拮抗药等可暂时减缓瘙痒感的原理最可能是 (  )

A.阻止瘙痒感受器发出瘙痒信号
B.激活瘙痒部位的痛觉和触觉感受器
C.使传递瘙痒的神经细胞变得“迟钝”
D.激活瘙痒感受器发出瘙痒信号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