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A.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数目减少了 |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
C.水通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被破坏,形成新的分子 |
D.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是化学变化,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 |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冻三尺 | B.海水挥发 | C.死灰复燃 | D.玻璃破碎 |
下列关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分析中(图中药品为红磷和水),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氮气不与红磷反应且难溶于水,是设计该实验的依据之一 |
B.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 |
C.图II所示装置也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
D.图I中,红磷熄灭后,要立即打开弹簧夹,读数 |
下列对"热胀冷缩”这一现象的解释中,最为合理的是
A.温度升高,分子体积膨胀 |
B.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变慢 |
C.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
D.温度升高,分子分裂为更多的分子 |
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常用的方法是
A.分别测定它们的密度 | B.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
C.观察颜色并闻它们的气味 | D.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
下列是有关氧气的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 |
B.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将导管伸到集气瓶口的上方 |
C.用酒精灯的内焰给试管加热 |
D.排水法收集满时,从水槽中取出集气瓶,拿出水面,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面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