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情境,回答问题:
情境一:
(1)新修改刑事诉讼法通过后,小芸所在班级围绕其立法依据进行讨论,有的说依据立法法,也有的说依据刑法……只有小芸所说的依据是正确的。
小芸所说的依据是
理由:
情境二:
(2)临近考试,有些同学感到紧张、慌乱,出现了考试焦虑。大家聚在一起谈论“如何才能从容考试”,请你为此提两条建议:
①
②
[青春,把握情感]
2014年11月,宁波某初中一名男生与一名女生前往旅店开房,因为没有身份证,被工作人员发现……众网友看到此新闻,议论纷纷,(见下表格)。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网友(学生) |
这没什么大惊小怪的,男女生一起开房,可能是玩累了要休息。 |
(1)请你谈谈关于男女生交往的二个正确做法: |
网友(母亲) |
哎,孩子,我真的不理解,因为他(她)与我们有代沟了 |
(2)作为孩子,要学会与父母沟通,请问有效沟通前提、关键各是什么?( 2分) |
网友(工作人员) |
学生对青春期的情感有好奇心,但要把握好。 |
(3)作为工作人员,为学生把握青春、情感提二个金点子。 |
我 |
学生早恋之我见 |
(4)我的观点: |
【走进社会实现自我】
据中国网报道:看电视、玩电脑、打游戏……往年,不少学生的漫漫长假就这样悄然流逝了。然而今年寒假,上海某开发区的孩子们有了新过法—参加各种各样的公益活动。以下是各种活动中的两个镜头。
镜头一:1月15日至21日,10余名中小学生自发举行了慈善义卖,在悬挂着“您充满爱心的一双手就能让一个心脏持续跳动”的条幅下面,孩子们卖力地摆起了年货,通过几天的努力,共筹集了10722.5元善款。然后,孩子们和家长一起带着爱心款来到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住院部,将义卖所得到的善款亲自送给马上就要返乡的青海贫困先心病患者。
镜头二:1月25日上午,国际小学的学生们与紫云社区的热心居民一起对昱泉园和荣鑫园门前路段进行环境清整。学生们手里拿着夹子,小心翼翼地捡拾路边垃圾。虽然天气寒冷,孩子们却饶有热情,干的热火朝天,一个个活泼又认真的身影成了路边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1)上海某开发区孩子们的做法是一种什么行为?
(2)作为中学生,我们怎样培养自己的这种行为?
【防治雾霾健康呼吸】
材料一:2015年,在全国两会前夕,柴静发布了她离开央视之后的视频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这是柴静作为一位女儿深受雾霾危害的母亲,与雾霾之间的一场“私人恩怨”。据统计,视频发布首日总点击量已超1亿次,除去该视频在其他方面的深远影响力不谈,单纯柴静调查雾霾背后,那份母亲对孩子深深的关爱就已引起众多观众的共鸣。
材料二:雾霾笼罩的日子里,网络搞笑段子悄然流行:“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在北京的街头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
材料三:2014年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这部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环保法实施以后,将成为一记挥向环境污染的“重拳”。
(1)多地出现雾霾这样的环境问题会带来哪些危害?
(2)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以____________为基础,以________________为主体的环保法律体系。这位保护、治理环境提供了法律依据,切实保障了______________这一基本国策的实施。
(3)青少年为保护环境可以做哪些贡献?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
材料一:“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
——2015年《感动中国》颁奖词
材料二: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89岁高龄的于敏;从60年代开始,于敏放弃了个人热爱的基础物理专业,此后30年一直隐姓埋名,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1)“于敏放弃了个人热爱的基础物理专业,此后30年一直隐姓埋名,专注于国家的氢弹事业。”从于敏院士的事迹中启示我们如何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2)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如何为集体添光彩?
2014年12月4日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宪法日。某中学八年级一班的同学开展了以“宪法在我心中”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知识链接】
(1)作为公民首先要遵守国家哪部法律?为什么?
【理论提升】
(2)哪两项内容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基本义务?
(3)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如何?
(4)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与普通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如何?
【各抒己见】
(5)我们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宣传国家宪法日?
【践行你我】(
(6)为宣传宪法设计一条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