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类似pH,是指极稀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浓度的常用对数负值。如某溶液溶质的浓度为1×10-3mol/L,则该溶液中溶质的pC=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某温度下任何电解质的水溶液中,pC(H+) +pC(OH-)=14 |
| B.0.01mol/L的CaCl2溶液中逐滴加入纯碱溶液,滴加过程中pC(Ca2+)逐渐减小 |
| C.用0.01mol/L的盐酸滴定某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过程中pC(H+)逐渐增大 |
| D.某温度下,难溶性离子化合物AB的Ksp=1.0×10-10, 其饱和溶液中pC(A+)+pC(B-)=10 |
下列由相关实验现象所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Cl2、SO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二者均有氧化性 |
| B.分别充满HCl、NH3的烧瓶倒置于水中后液面均迅速上升,说明二者均易溶于水 |
| C.Fe与稀HNO3、稀H2SO4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Fe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 |
| D.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SO42- |
对相同质量的SO2和SO3来说,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①含氧原子个数比为2:3②含硫原子个数比为1:1
③含硫元素质量比为5:4④含氧元素质量比为5:6
| A.①② | B.①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③④ |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A.通足量CO2后仍能大量共存在溶液中:Na+、K+、SiO2—3、Br— |
| B.在含有大量AlO2—的溶液中:NO3—、Na+、Cl—、OH— |
| C.在含有大量Fe3+的溶液中:NH+4、Na+、SCN—、Cl— |
| D.在含有大量Fe2+的溶液中:H+、Na+、Cl—、NO3— |
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用溴水鉴别苯和己烷 |
| B.用BaCl2溶液鉴别SO42-和SO32- |
| C.将混有HCl的Cl2通入饱和NaHCO3溶液中除去HCl |
| D.用浓HNO3与Cu 反应制备NO2 |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A.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Al3++3OH-= Al(OH)3↓ |
| B.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 Ca(OH)2+CO32-= CaCO3↓+2OH- |
| C.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氯气 Cl2+2OH-= ClO-+Cl-+H2O |
| D.稀硫酸中加入铁粉 2Fe+6H+= 2Fe3++3H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