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宋汝为,字师禹,丰县人。靖康元年,金人犯京师,阖门遇害,汝为思报国家及父兄之仇。建炎三年,金人再至,谒部使者陈边事,遣对行在①。高宗嘉纳,特补修武郎,奉国书副京东运判杜时亮使金。
时刘豫节制东平,丞相吕颐浩因致书豫。汝为行次寿春,遇完颜宗弼②军,不克与时亮会,独驰入其壁,将上国书。宗弼盛怒,劫而缚之,欲加僇辱③。汝为一无惧色,宗弼顾汝为不屈,遂解缚延之曰:“此山东忠义之士也。”命往见豫,汝为曰:“愿伏剑为南朝鬼,岂忍背主不忠于所事。”力拒不行,乃至京师,濒死者数四。
豫僭号④,汝为持颐浩书与之,开陈祸福,勉以忠义,使归朝廷。豫悚而立曰:“使人!使人!使豫自新南归,人谁直我,独不见张邦昌之事乎?业已至此,夫复何言。”即拘留汝为。然以汝为儒士,乃授通直郎、同知曹州以诱之,固辞。
绍兴十三年,汝为亡归,作《恢复方略》献于朝,且曰:“今和好虽定,计必背盟,不可遽驰。”时秦桧当国,置不复问。高宗忆其忠,特转通直郎。
久之,有告汝为于金人以蜡书言其机事者,大索不获,寻知南归。桧将械送金人,汝为变姓名为赵复,徒步入蜀。汝为身长七尺,疏眉秀目,望之如神仙,杨企道者遇之溪上。企道曰:“必奇士也。”款留之,见其议论英发,洞贯古今,靖康间离乱事历历言之,企道益惊,遂定交,假僧舍居之。
桧死,汝为曰:“朝廷除此巨蠹,中原恢复有日矣。”企道劝其理前事,汝为慨然太息曰:“吾结发读书,奋身一出,志在为国复仇,收还土宇,颇为诸公所知,命缪数奇,轧于权臣,今老矣,新进贵人,无知我者。”汝为尚气节,博物洽闻,饮酒至斗余,未尝见其醉,或歌或哭,涕泪俱下。
(选自《宋史•宋汝为传》,有删节)
【注】①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②完颜宗弼:金兀术。③僇辱:僇lù,羞辱。④僭号:冒用帝王称号。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为行次寿春次:停留 | B.固辞固: 坚决 |
C.桧将械送金人 械: 拘役;拘捕 | D.假僧舍居之居:居住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汝为在寿春单独将国书交给宗弼,宗弼盛怒,宋汝为临危不惧;见到刘豫后多次面临死亡危险,后来到了京师。 |
B.宋汝为先向高宗皇帝面陈边事,得到赞许 ;宋汝为逃回南宋后向朝廷献《恢复方略》,当时秦桧掌管国事,《恢复方略》被搁置不问。 |
C.秦桧下令捉拿宋汝为,宋汝为得到消息后改名换姓,徒步入蜀,与杨企道结为至交;秦桧死后,杨企道劝他回朝廷被他婉拒。 |
D.家仇国恨集于一身,宋汝为立志复仇报国,只是命运多舛,均无法实现,常常借酒浇愁,以泪洗面。 |
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宋汝为“尚气节”的两个事例。(可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汝为持颐浩书与之,开陈祸福,勉以忠义,使归朝廷。
②业已至此,夫复何言。
③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④吏当广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⑤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
王瑜,其先范阳人也.父钦祚,仕至殿中监,出为义州刺史。瑜性凶狡,然隽辩骁果,骑射刀笔之长,亦称于当代.起家累为从事。天福中,授左赞善大夫。会濮郡秋稼丰衍,税籍不均,命乘使车,按察定计。既至郡,谓校簿吏胡蕴、惠鹗曰:“余食贫久矣,室无增资,为我致意县宰,且求假贷。”由是濮之部内五邑令长共敛钱五十万,私献于瑜。瑜即以书上奏,高祖览章叹曰:“廉直清慎有如此者,诚良臣也。”于是二吏五宰即时停黜,擢瑜为太府少卿。
杜重威之镇东平也,瑜父钦祚为节度副使,及重威移镇常山,瑜乃诡计于重威,使奏己为恒州节度副使,竟代其父位。岁余,入为刑部郎中.丙午岁,父钦祚刺举义州,瑜归宁至郡。会契丹据有中夏,何建以秦州归蜀,瑜说钦祚曰:“若不西走,当属契丹矣!”厉色数谏,其父怒而不从。因其卧疾涉旬,瑜仗剑而胁之曰:“老懦无谋,欲趋砲烙。不即为计,则死于刃下。”父不得已而听之。时陇东屯兵扼其川路,将北趣蕃部,假途而因与郡盗酋长赵徽歃血为约,以兄事之。谓徽曰:“西至成都,余身为相,余父为将,尔当领一大郡,能遂行乎?”徽曰:“诺。”瑜虑为所卖,先致其妻孥,馆于郡中。行有期矣,徽潜召其党,伺于郊外。子夜,瑜举族行,而辎重络绎十有余里。徽之所亲,循沟浍而遁,至马峡路隅,举燧相应,其党起于伏莽,断钦祚之首,贯诸长矛。平生聚蓄金币万计,皆为贼所掠,少长百口,杀之殆尽。瑜尚独战千人,矢不虚发,手无射捍,其指流血。及窘,乃夜窜山谷,落发为僧。月余,为樵人所获,絷送岐州,为侯益所杀,时年三十九岁。
(节选自《旧五代史·列传十一》,略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我致意县宰,且求假贷假:借 |
B.瑜归宁至郡宁:平息 |
C.于是二吏五宰即时停黜黜:罢免 |
D.为樵人所获,絷送岐州絷:捆绑 |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瑜生性狡诈的一组是()
①瑜即以书上奏②使奏己为恆州节度副使,竟代其父位
③不即为计,则死于刃下
④假途而因与郡盗酋长赵徽歃血为约,以兄事之
⑤先致其妻孥,馆于郡中⑥至马峡路隅,举燧相应
A.①②⑥ | B.①③④ | C.③⑤⑥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瑜工于心计,但最终却被人算计,他设计使自己成为一个清官的形象而获得高祖的称赞;为借路,他用官帽引诱利用赵徽,却反遭赵徽算计,损失惨重。 |
B.王瑜一生短暂却仕途顺利。他离家为官先从从事做起,天福年间获左赞善大夫一职,后受朝廷提拔为太府少卿,接着任恒州节度副使,还入朝做过刑部郎中。 |
C.王瑜骁勇果敢,擅长骑射。他在举家撤离途中遭到盗贼首领赵徽的暗算, 最后只身一人与赵徽属下一千多人激战,箭无虚发,但终因寡不敌众,被盗贼所杀。 |
D.王瑜对待父亲的态度暴露出他的无礼及凶狠的性格。他在劝说父亲西逃时,脸色严厉,父亲不悦,不愿听从,王瑜不顾父亲已卧病在床十多天,竟然拔剑相威胁。 |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祖览章叹曰:“廉直清慎有如此者,诚良臣也。”
译文:
(2)行有期矣,徽潜召其党,伺于郊外。
译文:
程琳字天球,永宁军博野人。举服勤辞学科,补泰宁军节度推官。权三司使范雍使契丹,命琳发遣三司使。太仓赡军粟陈腐不可食,岁饥,琳尽发以贷民,凡六十万斛,饥民赖以全活,而军得善粟。迁给事中、权知开封府。王蒙正子齐雄捶老卒死,贷妻子使以病告。琳察其色辞异,令有司验得捶死状。蒙正连姻章献太后家,太后谓琳曰:“齐雄非杀人者,乃其奴捶之。”琳曰:“奴无自专理,且使令与己犯同。”太后默然,遂论如法。
改三司使,出纳尤谨,禁中有所取,辄奏罢之。内侍言琳专,琳曰:“三司财赋,皆朝廷有也。臣为陛下惜,于臣何有?”帝然之。或请并天下农田税物名者,琳曰:“合而为一,易于勾校,可也。后有兴利之臣,复用旧名增之,是重困民,无已时也。”再迁吏部侍郎,遂参知政事,迁尚书左丞。
时元昊反,犹遣使来朝,众请按诛之。琳曰:“遣使,常事也,杀之不祥。”后使者益骄横,大臣患之。琳曰:“始不杀,无罪也;今既骄横,可暴其恶诛之,国法也,又何患耶?”元昊死,谅祚立,方幼,三大将分治其国。议者谓可因此时,以节度使啖三将,使各有所部分,以弱其势,可不战而屈矣。琳曰:“幸人之丧,非所以柔远人,不如因而抚之。”议者惜其失几。
既而遣使册命,夏人方围庆阳。琳曰:“彼若贪此,可缓庆州之难矣。”命具礼币赐予之数移报之,果喜,即日迎册使,庆阳之围亦解。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大名府。
琳持重不扰,前后守魏十年,度要害,缮壁垒,增守御备。植杂木数万,曰:“异时楼橹之具,可不出于民矣。”人爱之,为立生祠。改武胜军,又换镇安军节度使。上书曰:“臣虽老,尚能为国守边。”未报,得疾卒。赠中书令,谥文简。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七》)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岁饥,琳尽发以贷民贷:借给 |
B.是重困民,无已时也已:停止 |
C.帝然之然:正确 |
D.议者谓可因此时因:趁着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程琳为官机智的一组是()
①饥民赖以全活,而军得善粟②人爱之,为立生祠
③今既骄横,可暴其恶诛之④具礼币赐予之数移报之
⑤异时楼橹之具,可不出于民矣⑥臣虽老,尚能为国守边
A.①③⑥ | B.②④⑤ | C.②③⑥ | D.①③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程琳执法如山,不允许任何人凌驾于法律之上,王蒙正虽然与章献太后家连姻,但他的儿子王齐雄杀人,程琳同样对他进行依法严惩。 |
B.程琳善于处理政事,元昊造反仍派使朝见,程琳力排众议,主张不杀;元昊死,幼子立,程琳主张不应趁人之丧,而应采取怀柔政策。 |
C.程琳能从危机中捕捉时机,朝廷派使者去册封契丹,偏偏遇到夏人包围庆阳,他便让人把册封用的礼品财物转赐给夏人,从而解除了庆阳之围。 |
D.程琳非常体恤民生疾苦,他不但从不扰民,还主张合并天下农田税物名称以减轻百姓负担,所以百姓对他十分敬爱,为健在的他立了祠庙。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凡六十万斛,饥民赖以全活,而军得善粟。迁给事中、权知开封府。
⑵以节度使啖三将,使各有所部分,以弱其势,可不战而屈矣。
太公望,东夷之士也,欲定一世而无其主。闻文王贤。故钓于渭以观之。
伍子胥欲见吴王而不得,客有言之于王子光者,见之而恶其貌,不听其说而辞之。客请之王子光,王子光曰:“其貌适吾所甚恶也。”客以闻伍子胥,伍子胥曰:“此易故也。愿令王子居于堂上,重帷而见其手,请因说之。”王子许。伍子胥说之半,王子光举帷,搏其手而与之坐;说毕,王子光大说。伍子胥以为有吴国者,必王子光也,退而耕于野。七年,王子光代吴王僚为王。伍子胥,子胥乃修法制,下贤良,选练士,习战斗。六年,然后大胜楚于柏举。九战九胜,追北千里。昭王出奔随,遂有郢。亲射王宫,鞭荆平之坟三百。乡之耕,非忘其父之雠也,待时也。
墨者有田鸠。欲见秦惠王,留秦三年而弗得见。客有言之于楚王者,往见楚王。楚王说之,与将军之节以如秦。至,因见惠王。告人曰:“之秦之道,乃之楚乎?”固有近之而远、远之而近者。时亦然。有汤武之贤,而无桀纣之时,不成;有桀纣之时,而无汤武之贤,亦不成。圣人之见时,若步之与影不可离。
故有道之士来遇时,隐匿分窜,勤以待时。时至,有从布衣而为天子者,有从千乘而得天下者,有从卑贱而佐三王者,有从匹夫而报万乘者。故圣人之所贵,唯时也。水冻方固,后稷不种,后稷之种必待春。故人虽智而不遇时,无功。方叶之茂美,终日采之而不知;秋霜既下,众林皆赢。事之难易,不在小大,务在知时。
饥马盈厩,嗼①然,未见刍也;饥狗盈窖,嗼然,未见骨也。见骨与刍,动不可禁。乱世之民,嗼然,未见贤者也;见贤人,则往不可止。往者非其形心之谓乎?齐以东帝困于天下,而鲁取徐州;邯郸以寿陵困于万民,而卫取茧氏。以鲁卫之细,而皆得志于大国,遇其时也。故贤主秀士之欲忧黔首者,乱世当之矣。天不再与,时不久留,能不两工,事在当之。
(节选自《吕氏春秋·孝行览第二—首时》略有改动)
【注】①嗼(mò):静默无声。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貌适吾所甚恶也适:恰好,正好 |
B.搏其手而与之坐搏:握住,抓取 |
C.与将军之节以如秦节:礼节,气节 |
D.故圣人之所贵贵:重视,崇尚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子胥乃修法制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B.齐以东帝困于天下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C.之秦之道苟以天下之大 |
D.请因说之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伍子胥想办法拜见王子光,其目的就是想寻找时机得到重用,他等待数年,终于在吴国施展才能,兴国强兵,大败楚国,最终报了杀父之仇。 |
B.田鸠在秦国呆了三年,想见秦惠王却没见到;后来在一门客帮助下,到楚国拜见楚王,楚王喜欢他,他这才有机会见到了秦惠王。 |
C.饥饿的马、狗在厩棚或窝中默然无声,是在等时机,一旦有了食物它们就不再默然无声;混乱世道的人民,一旦遇到贤能之人就会身心归附,这也是遇到了时机。 |
D.上天不会给人两次机会,时机不会长期停留,要成功就需要适逢其时。因而想为百姓忧虑的贤明君主和杰出人士,只有遇到混乱的世道,才是遇上了合适的时机。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伍子胥欲见吴王而不得,客有言之于王子光者,见之而恶其貌,不听其说而辞之。(3分)
译文: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2分)
译文:
(3)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3分)
译文:
周文育,字景德,义兴阳羡人也。少孤贫,本居新安寿昌县,姓项氏,名猛奴。年十一,能反覆游水中数里,跳高五六尺,与群儿聚戏,众莫能及。义兴人周荟为寿昌浦口戍主,见而奇之,因召与语。文育对曰:“母老家贫,兄姊并长大,困于赋役。”荟哀之,乃随文育至家,就其母请文育养为己子,母遂与之。及荟秩满①,与文育还都,见于太子詹事周舍,请制名字,舍因为立名文育,字景德。命兄子弘让教之书计。弘让善隶书,写蔡邕《劝学》及古诗以遗文育,文育不之省也,谓弘让曰:“谁能学此,取富贵但有大槊耳。”弘让壮之,教之骑射,文育大悦。
司州刺史陈庆之与荟同郡,素相善,启荟为前军军主。庆之使荟将五百人往新蔡悬瓠②,慰劳白水蛮,蛮谋执荟以入魏,事觉,荟与文育拒之。时贼徒甚盛,一日之中战数十合,文育前锋陷阵,勇冠军中。荟于阵战死,文育驰取其尸,贼不敢逼。及夕,各引去。文育身被九创,创愈,辞请还葬,庆之壮其节,厚加赗③遗而遣之。葬讫,会庐安兴为南江督护,启文育同行。累征俚獠④,所在有功,除南海令。安兴死后,文育与杜僧明攻广州,为高祖所败,高祖赦之,语在《僧明传》。
后监州王劢以文育为长流参军,深被委任。劢被代,文育欲与劢俱下,至大庾岭,诣卜者,卜者曰:“君北下不过作令长,南入则为公侯。”文育曰:“足钱便可,谁望公侯。”卜人又曰:“君须臾当暴得银至二千两,若不见信,以此为验。”其夕,宿逆旅,有贾人求与文育博,文育胜之,得银二千两。旦日辞劢,劢问其故,文育以告,劢乃遣之。高祖在高要闻其还也大喜遣人迎之厚加赏赐分麾下配焉。(选自《陈书》,有删节)
【注】①秩满:官吏任期届满。②悬瓠(xuánhù):古城名。③赗(fèng):给送葬者助葬的物品。④俚獠:古代少数民族的名称。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荟哀之,乃随文育至家哀:同情 |
B.素相善,启荟为前军军主善:赞许 |
C.及夕,各引去引:退却 |
D.劢问其故,文育以告故:缘故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兄姊并长大,困于赋役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
B.蛮谋执荟以入魏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
C.启荟为前军军主 然此可为智者道 |
D.文育以告,劢乃遣之 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文育本姓项,名叫猛奴,周荟见到他时认为他是个奇特的人,于是便向自己的母亲请求把他收为养子。后来,改姓周,名文育,学习骑射。 |
B.弘让教周文育写字和算术,但周文育不以为然,认为得到富贵只要有长矛就可以了。弘让听后大为赞赏,于是便教周文育骑马射箭。 |
C.陈庆之派周荟慰劳白水蛮人,但蛮人却密谋活捉周荟送给魏,事情泄露后,周荟和周文育率兵抵抗。结果,周荟战死,周文育身上也多处受伤。 |
D.王劢的职务被别人替代后,周文育想要和王劢一同北下,但走到大庾岭时听信了卜人的话而返回,受到高祖的热烈欢迎。 |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高 祖 在 高 要 闻 其 还 也 大 喜 遣 人 迎 之 厚 加 赏 赐 分 麾 下 配 焉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弘让善隶书,写蔡邕《劝学》及古诗以遗文育,文育不之省也。
(2)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营。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心矣。是日微哙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项羽既死,汉王为帝,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八百户。楚王韩信反,哙从至陈,取信,定楚。更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食舞阳。以将军从高祖攻反韩王信于代。自霍人以往至云中,与绛侯共定之,益食千五百户。因击陈豯与曼丘臣军,战襄国,破柏人,降定清河、常山凡二十七县,残东垣,迁左丞相。哙以吕后女弟吕媭为妇,故其比诸将最亲。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其后卢绾反,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晏驾①,则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之属。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至则高祖已崩,吕后释哙,使复爵邑。孝惠六年,樊哙卒,谥为武侯。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注释:①晏驾,指古代帝王死的讳称。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谢无有闭关事谢:告诉 |
B.暴师霸上暴师:使军队暴露。 |
C.顾独与一宦者绝乎顾:难道 |
D.问其遗老遗老:前朝的旧臣民。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樊哙勇猛的一组是(3分)
①乃持铁盾入营②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③世世勿绝,食舞阳④降定清河、常山凡二十七县
⑤哙乃排闼直入⑥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
A.①②⑤ | B.①③④ | C.②④⑥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樊哙和高祖刘邦是同乡,一开始依靠屠狗谋生,后来做了沛公的侍从,跟从沛公去赴项羽设下的鸿门宴,他手持铁盾守在营外,以备不测。 |
B.樊哙为了保护刘邦,私闯鸿门宴,面对项羽的威胁,他不仅用喝酒吃肉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勇猛,还义正辞严地批评项羽不该听信小人的挑拨离间。 |
C.刘邦当了皇帝以后,樊哙凭借战功,多次增加封邑,又凭借战功,官至左丞相。后来娶了吕后的妹妹,因此和其他的将领相比他和皇帝的关系最亲近。 |
D.樊哙在高祖病重时,因为担忧国家的命运而伤心流泪,他慷慨激昂地说了一番话,高祖就笑着坐了起来。后来卢绾造反,他凭借相国的身份率兵攻打。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是日微哙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2)即上一日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之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