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诅咒”是一个经济学术语,指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或地区因过度依赖资源而导致经济落后的现象。国家发展需要自然资源,但也要避免“资源诅咒”。要摆脱“资源诅咒”,应该( )
①进行技术创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②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实现资本全球化
③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的转型升级
④弱化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职责和作用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学生靠通过高考入学的“农转非”政策取得城镇户口。但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综合效益的提高,城镇户口的吸引力逐渐下降,有些已办理“农转非”的学生甚至有了“非转农”的念头。从哲学上看,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时代精神的精华发生了变化 | B.主体的认识能力发生了变化 |
C.社会生活的本质发生了变化 | D.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 |
“苹果之父”乔布斯认为,产品应该能够“改变世界”,产品设计和制造的每个环节都要追求完美无瑕。这体现了
A.系统优化的方法 |
B.主观唯心主义的倾向 |
C.实践改造世界向产品改进世界的转变 |
D.能力卓越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必要条件 |
“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亚自然条件恶劣,长期以来无人成功种植蔬菜。我国某农学专家坚信,粮食作物能生长的地方一定能种蔬菜。他在总结前人失败教训的基础上,采取收集雨水、提高土壤墒情、选择抗寒性较强的品种等措施,在埃塞俄比亚成功种植了大白菜、茄子、辣椒等蔬菜,创造了“里程碑式的”奇迹。他的成功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意识活动的创造性是认识外部世界的重要条件
②意识活动的能动性是改造外部世界的可靠保证
③尊重客观规律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④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总是统一的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邓小平说:“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下列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强大的物质和精神力量
②马克思主义是革命和建设中的强大精神支柱
③先进社会意识对社会历史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④先进社会意识的变化决定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靠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存。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