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两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夏日                             客中初夏
寇准                               司马光
离心杳杳思迟迟,深院无人柳自垂。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日暮长廊闻燕语,清寒微雨麦秋时。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注:①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实行变法,司马光竭力反对,被迫离开汴京,不久退居洛阳,哲宗即位后始回京任职。这首诗作于退居洛阳期间。
两首诗都写夏日,请指出两首诗都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后一首还运用了哪种不同于前一首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概括两首诗各自表达的思想感情。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之零陵郡次新亭(范云)
江干远树浮,天末孤烟起。江天自如合,烟树还相似。沧流未可源,高颿去何已。
[注] 范云(451-503):南朝齐、梁间诗人。范云由京官而外放,去荒僻的零陵郡任内史,途中在新亭逗留数日,并写下了这首诗。
本诗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的抒情方式。
诗中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曲江对酒
唐·杜甫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徒伤未拂衣。
【注】①这首诗写于乾元元年(758)春,是诗人最后留住长安时的作品。此时诗人虽仍任拾遗,但有名无实,不受重用。②霏微,迷濛的样子。③判,读“pān”,甘愿的意思。④沧洲,水边绿洲,古时常用来指隐士的居处。
简析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
“桃花细逐杨花落”一句,原作“桃花欲共杨花语”。你认为这样修改之后好不好,为什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虞美人 寄公度
舒 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①只合尊②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注] ①浮生:指人生。②尊:通“樽”,酒杯。
请简析上片中“独”字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的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漫 成 一 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注:安史之乱开始,杜甫一直流亡颠沛,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这首诗是杜甫寓居巴蜀时期写的 。
这首诗写夜泊之景,突出了一个“静”字。诗歌是如何表现夜之“静”的?请作简要分析。


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