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钠(Na2O2)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故可作为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潜水艇紧急情况时,也使用过氧化钠来供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 =2Na2CO3+O2 从该反应获取的以下信息中,正确的是
①过氧化钠属于氧化物 ②反应前后部分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③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④实验室可利用这一原理制取纯净的氧气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①②③ |
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量筒中稀释浓硫酸,配制100g5%的硫酸溶液 |
B.向鸡蛋清中滴加饱和硫酸铵溶液,析出白色固体 |
C.二氧化碳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
D.蒸发食盐水时,将蒸发皿中水分蒸干后停止加热 |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方法正确的是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操作方法 |
|
A |
CO2(HCl) |
先通过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
B |
NaCl溶液(Na2CO3) |
加稀硫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
C |
CuSO4溶液(H2SO4) |
加过量氧化铜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 |
D |
铁粉(锌粉) |
加过量FeSO4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
下列实验中利用提供的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银粉 |
用足量稀盐酸溶解后过滤 |
B |
鉴别纯羊毛织品和涤纶织品 |
取样灼烧后闻气味 |
C |
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
将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纯净水中 |
D |
收集二氧化碳时,检验集气瓶是否集满 |
用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
研究氢氧化钠性质实验中的部分实验及现象记录如下,其中现象不合理的是
序号 |
实验 |
现象 |
A |
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 |
固体受潮,逐渐溶解 |
B |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
溶液变红 |
C |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
有氯化钠生成 |
D |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 |
产生蓝色沉淀 |
相同质量的Mg、Fe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作用,产生H2的质量m(H2)与加入稀盐酸的体积V(稀盐酸)关系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