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如果测得结果偏低,则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是下列叙述中的
A.滴定前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终止时气泡消失 |
B.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经干燥即进行滴定 |
C.滴定过程中,锥形瓶中有溶液溅出 |
D.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润洗 |
700℃时,向容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2和H2,发生反应:
CO2+H2(g) CO(g)+H2O(g)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表中t2>t1):
反应时间/min |
n(CO2)/mol |
H2/ mol |
0 |
1.50 |
1.00 |
t1 |
0.40 |
|
t2 |
0.90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在t1 min内的平均速率为v(H2O)=0.60 /t1mol·L-1·min-1
B.温度升至800℃,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1.56,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1.00 molH2,与原平衡相比,达到新平时CO2转化率增大,H2的体积分数增大
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0 molCO和1.50 molH2O,到达平衡时,c(CO2)=0.90 mol/L
25℃时,几种弱酸的电离常数如下:
弱酸的化学式 |
CH3COOH |
HCN |
H2S |
电离常数(25℃) |
1.8×10-5 |
4.9×10-10 |
K1=1.3×10-7 K2=7.1×10-15 |
25℃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各溶液pH关系为:pH(CH3COONa)> pH(Na2S) > pH(NaCN)
B.a mol/LHCN溶液与b mol/L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Na+)>c(CN-),
则a一定小于或等于b
C.NaHS和Na2S的混合溶液中,一定存在c(Na+)+c(H+)=c(OH-)+c(HS-)+2c(S2-)
D.某浓度的NaCN溶液的pH=d,则其中由水电离出的c(OH-)=10-dmol/L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A |
淀粉溶液中加稀硫酸,加热片刻,滴加银氨溶液,再水浴加热 |
无银镜生成 |
淀粉未发生水解 |
B |
向溶液X中加入稀盐酸,并将产生的无色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
生成白色沉淀 |
溶液X中一定含有CO32-或HCO3- |
C |
将一片铝箔置于酒精灯外焰上灼烧 |
铝箔熔化但不滴落 |
铝箔表面有致密Al2O3薄膜,且Al2O3熔点高于Al |
D |
取久置的绿矾(FeSO4·7H2O)溶于水,加入KSCN溶液 |
溶液变为血红色 |
绿矾部分或全部被氧化 |
霉酚酸酯(MMF)是器官移植中抑制细胞增殖最常用的药物,它在酸性溶液中能发生如下反应: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molMMF与足量NaOH 溶液共热,最多可消耗3molNaOH |
B.可以用NaHCO3溶液区别MMF与化合物Ⅰ |
C.化合物R 的分子式为C6H12NO2 |
D.MMF分子中含有三种官能团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镀锌铁板是利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来达到防止腐蚀的目的 |
B.在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后红色褪去,说明BaCl2溶液显酸性 |
C.合成氨反应需使用催化剂,说明催化剂可以促进该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 |
D.汽车尾气的净化反应2NO+2C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