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9年《权利法案》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共同之处在于 ( )
A.确立君主立宪制 | B.确立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 |
C.规定首相对议会负责 | D.确立责任内阁制 |
“为什么不是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而是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呢?因为要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就需要有粮食和燃料。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这方面引起的。”这段材料反思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斯大林模式 | D.赫鲁晓夫改革 |
据统计,1970—1979年美国的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5%下降到3%,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30%下降到13%;从事服务和信息行业的人口从占人数总数的15%上升到72%。导致这样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 | B.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 |
C.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 | D.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动 |
18世纪的英国,只有国王和议会才能够授予公司特许……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国家对企业的设立逐渐摒弃特许主义,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关的审批或核准,企业就可以设立。这反映了
A.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竞争加剧 | B.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组织形式演变 |
C.工业革命推动经济思想变化 | D.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国家经济职能 |
大跃进期间,安徽省少数农民搞起了责任田:“定产到户,超额归己”。到1961年底,全省90.1%的生产队实行过或者正在实行责任田。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领导人对此给予了极大支持,这反映了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从安徽开始 |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入人心 |
C.农民自发纠正左倾错误 | D.中央领导人一致支持安徽实行责任田 |
1933年广州有报纸报道:汉口市有三种女人,四寸高跟摩登女郎,三寸金莲的乡间小姐,还有截发而装脚的改组派。第一种是阔人的姨太太,第二种是纱厂的女工,第三种是中等人家的管家婆。该材料说明了
A.西方风气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陋习 |
B.新文化运动反封建不够彻底 |
C.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
D.民族工业发展彻底解放了妇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