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北大演讲时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回来基本满脸都是口水。”上述言辞主要反映了英国首相( )
A.政治上无实权,必须服从议会 |
B.为官清廉,能与阁臣共进退 |
C.经济待遇与其政治地位不相称 |
D.作为内阁首脑,接受议会监督 |
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
A.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督察 |
B.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 |
C.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 |
D.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 |
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提出“中国自秦以下两千年,只可说是一个君主一统的政府,却绝不能说是君主专制。人才的选拔,官吏的升降,赋税的征收,都有传统客观的规定,绝非帝王私意所能轻易摇动。如此般的政体,岂可断言其是君主专制?”作者强调的是( )
A.形成统一的史学文化心理认同 |
B.从文明史观的角度来认识历史 |
C.提倡以否定的精神来研究历史 |
D.要注重史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
清末御史张瑞荫的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与材料的看法一致的是( )
A.军机处实际上掌握了最高行政权 |
B.军机处有助于树立官场廉政之风 |
C.军机处官员多是平庸之辈 |
D.内阁制有利于加强皇权 |
易中天先生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写道:“作为集权主义者,尤其是那些倾向于专制和独裁的‘雄略之主’,几乎没有一个人会认为前朝的覆亡乃是因为过度的集权。他们只会得出相反的结论。因此,他们吸取的教训,也只能是专制、专制、再专制,集权、集权、再集权。”汉武帝、宋太祖、明成祖采取的相似措施是( )
A.沿用秦朝以来的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
B.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分割削弱相权 |
C.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加强专制皇权 |
D.通过刺史制和行省制,加强官僚队伍建设 |
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等因素来确定,形成区域性管理中“山河形便”的惯例。自元代始,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不顾区域经济联系确定行省区划。元朝这样做的目的是()
A.犬牙交错,便于中央集权 |
B.打破传统,创新政治制度 |
C.管辖边疆,提高行政效率 |
D.州县合并,减少财政开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