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一个民族或一个历史时期的“政治文化”,对于相应的地域或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活动有深刻的影响。“祖宗之法”是中国传统儒家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西方的“政治文化”则呈现不同的特点。
材料一    宋太宗在即位诏书中说:“先皇帝创业垂二十年,事为之防,曲之为制,纪律已定,物有其常,谨当遵承,不敢逾越。”宋代士大夫们在谈及国家的政治取向、制度原则时,经常与“祖宗之法”联系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祖宗之法”就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两宋对于“祖宗之法”的强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①宋代中央集权的活力与僵滞,②权力机构的分立与集中,③文武制衡关系的形成,④乃至赵宋王朝的兴与衰,处处都会遇到所谓“祖宗之法”的问题。
——摘编自陈苏镇主编《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研究》
(1)依据所学知识,在标示的①②③④中任选两点,予以说明。你如何评价宋朝这种特别重视“祖宗之法”的政治取向?
材料二    在启蒙运动中,“人们逐渐相信,当前人类活动的各方面已非过去所能比拟,将来在各个领域注定会出现没有止境的进步”。(P.L.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由于人类是可以改善的,因此他们认为变革和进步可以逐步改良社会……当时的政治、经济和宗教制度必须进行改革”。(P.T.马修斯等《西方人文Ⅲ: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在启蒙运动的上述政治理念的影响之下,19世纪的欧洲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变革。
19世纪欧洲政治变革大事记

年代
                      事件
1830年
法国七月革命,建立七月王朝,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1832年
   英国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
1848年
法国二月革命,建立第二共和国
1861年
撒丁王朝基本统一意大利,实行君主立宪制
1867年
英国议会改革,城市工人获得选举权
1871年
德意志统一,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
1875年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男性公民均获得选举权,法国共和制度最终确立
1884年
   英国议会改革,农村工人和矿工获得选举权

 
(2)材料二反映了欧洲怎样的政治文化理念?依据上表,概括19世纪欧洲政治变革的主要方面?任选其中一个方面予以说明。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皇 帝

材料一:




材料二: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国,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为得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中统、至元间……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统之
——《元史·百官志》
材料四:知封建(指分封制)之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一一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二、三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分别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三与图示一、图示二所示制度相比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三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两种地方管理制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作者观点产生的经济原因。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打乱了旧的经济体系,加上战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资本垄断程度的提高,使(美国)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种种矛盾和不平衡状态加深。……不光是投机商人大搞股票买卖,普通人也想买股票发财,没有钱就借钱买股票,政府推行方便贷款支持助长股票贸易。……1929年10月,以美国纽约股票市场大跌价为标志,发生了一场世界规模的经济危机。
——徐天新、梁志明《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美国罗斯福政府)1933年3月,通过整顿财政金融的《银行条例》;3月,颁布《社会救济条例》,并努力扩大就业机会;5月,促使国会通过了“农业调整法”,并成立了农业经济调整局;6月,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7月,第一次通过《国家劳工关系法》;8月,第一次通过《社会保险法》。……“新政”的实施不仅缓和了经济危机,而且使美国免于走上法西斯道路。
——李剑杰《论罗斯福新政的历史作用》
材料三:如果罗斯福真的企图牺牲资本家阶级的利益来满足无产者阶级的利益,那么资本家就会拿别的总统来代替他。
——《斯大林和英国作家赫·乔·威尔斯的谈话》(1934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1929年“世界规模的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概括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3)根据材料二、三,谈谈你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战使得欧洲各国忙于战争,不仅无力插手东亚事务,而且其本身因粮食减产,纷纷向中国购买面粉,……荣氏面粉行销海外,畅通无阻,盈利丰厚……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当时全国各地掀起了抵制日货的高潮,结果使得日本向中国输入棉纱、面粉的数量锐减。荣氏兄弟秉承实业救国理念,在办厂之初创立的品牌就富含爱国气息。比如面粉厂的名牌产品叫做“兵船”,寓意就是“振兴中华、以牙还牙”……荣氏兄弟捐款支持罢工、罢市活动,不仅奠定了自己面粉大王的地位,而且还并购了日本纱厂,大涨国人志气。——凤凰网《旧中国的唯一财团:荣氏家族的崛起》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荣家企业连年亏损……面对危机,荣氏兄弟一面呼吁政府给予支持,一面求助外国银行继续放贷,结果不但都未如愿,反而引鬼上门。国民政府实业部和陈公博、宋子文等人企图趁火打劫,扬言要把申新收归国有,一举吞并申新;英商汇丰银行则勾结不法日商,公开以低价拍卖申新七厂。
——《荣氏家族,中国首户民族资本家》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推动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2)材料二表明我国民族工业发展面临怎样的困境?
(3)综合以上材料,你如何看待民族工业在近代中国救亡图存中的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甲午战争图图二时局图
【材料二】皇太后不愿将法尽变……则朕之权力实有未足。果使如此,则朕位且不保,何况其他?
——《光绪大事汇鉴》卷九
材料三 康有为等任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等许多特点,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主要因素。
(2)依据材料三、四,分析中国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结合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真正“要义”,你认为中国的出路在何方?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读下列诗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①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丘逢甲《春愁》
②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秋)
③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④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诗①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5年台湾在割占50年后回归祖国,主要原因是什么?1949年,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其众所周知的原因是什么?
(2)诗②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此前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道路是什么?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
(3)导致诗③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4)诗④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