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日本史家眼中的中国历史”

在国际中国史研究中,日本学者有独特的优势,形成了自己学术风格和学术传统。由于文化传统和学术传统不同,西洋人、东洋人观察中国历史的角度和兴趣、重点也不同。气贺泽保规教授是著名的日本历史学家曾经任日本“唐史研究会”会长,他的这本隋唐史中有些看法颇为新颖。
“为何隋唐王朝会具有如此之大的影响力呢?究其原因正是在于胡族与汉族的问题,即隋唐王朝乃是胡汉两族融合而建立起来的一个政权。不同的民族之间一旦结成了平等关系,就会焕发出无穷无尽的活力,国力就会增强,文化就会提高,进而才会影响至东亚诸国,正是由于隋唐的这种开放性和包容性,使得隋唐建立起来的制度、佛教、儒学、文学等文化等各个方面广泛地传播到周边地区,(A)正是因为吸收了隋唐的先进文化,从成功地实现了当时的“现代化”,即建立起了古代的国家。”
——气贺泽保规《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
问题:
(1)日本史学家认为隋唐影响力之大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试举一例加以说明。
(2)作者认为隋唐文化的特点是什么?请在材料中(A)中填入合适的国家名称并以相关史实说明这一观点。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孔子和亚里士多德是2000多年前东西方的两位哲人,他们对世界的看法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的思想对后世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汉城揭牌北欧孔子学院在瑞典首都斯德歌尔摩成立
(1)材料一说明孔子的世界地位怎样?
材料二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顾254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2)全世界的科学巨匠为什么会发出“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顾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呼吁?
材料三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中讨论普遍的“善”时说:“最好先讨论普遍的善,看看争论到底在哪里。尽管这种讨论有点使人为难,因为‘理念’的学说是我们尊敬的人提出来的。不过作为一个哲学家,较好的选择应该是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二者都是我们所珍爱的,但人的责任却要我们更尊重真理。
亚里士多德(AriSlotle,前384—前322)在他的哲学名著《形而上学》认为柏拉图理论最大的弱点,在于不承认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他认为自然界是客观的、真实的存在,人们的认识来自对客观世界的感觉,没有感觉就没有认识。他在《政治学》一书中又批评理想国家的设想,认为这种设想不符合社会实际。
(3)材料三中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尊敬的人”指的是谁?亚里士多德对其“尊敬的人”是什么态度?体现了什么精神?
(4)根据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孔子和亚里士多德两人在思想或文化方面的相同之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康熙不论对传统文化还是西学,不论对中国人还是对外国传教士,都没有偏见。他的这种对待各种文化、不同种族的平等心态,来自于其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和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
——阎崇年《正说清朝十二帝》
材料二康熙对孔孟程朱那套的迷恋与提倡几乎超过任何汉人皇帝,实在基于对儒家思想中消极面的偏爱,并由此造成了清代窒息改革的沉闷政治局面。……汤若望、南怀仁的天文历算虽然精确,却只用来为官廷迷信活动服务;白晋、雷孝思、杜德美等人花费三十多年测绘出了《皇舆全览图》,全国印刷业、测绘业却未趁此而改进;南怀仁造出的西洋火炮虽受到康熙夸奖,却既未推广,也未引起对军火工业的重视;科学著作翻译过来了,而府州县学仍在以八股取士……。
——郭长庚《应当重新评价康熙帝》
材料三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讲述了康熙皇帝微服私访的系列故事,目前共完成五部144集。《康》剧的系列故事,情节曲折迷离、惊心动魄,人物丰富生动,戏剧结构明快,风格诙谐得当,每一小部还有大量当红艺人加盟,因此一播出便得到部分观众的欢迎。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在康熙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上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据材料概括指出这种不同。
(2)材料三反映的现象可不可以作为研究康熙的主要依据?为什么?对这种历史题材的作品,你有怎样的认识?
(3)有人认为是阎崇年过人的学问成就了康熙过人的业绩,你认为正确的人物评价方法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巴黎和会上,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坚持要求萨尔盆地归并。对此,英国劳合·乔治说:“你可以把德国的殖民地剥夺,把它的军队减到仅供警察的力量,把它的海军减到五等国家的地位,但结果还是平衡的……为了这些理由(指防止德国报复),所以我坚决反对超出必要的范围把德国人民从德国的统治下割给别国。”
——《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巴黎和会上,法国要求向德国索取的赔款总额,比整个法国的财产还要多。美国坚决反对这种无限勒索、杀鸡取蛋的做法,主张既要维持德国经济于一定水平上,又要索取适量的赔款。
——《历史教学》
材料三当威尔逊将其“十四点原则”带到巴黎兜售时,劳合·乔治讽刺说:“这位充满理想主义的总统真把自己当做一个传教士,他的任务是拯救欧洲困苦的异教徒。”克里孟梭说:“威尔逊谈起话来像个基督耶稣,做起事来,却像个劳合·乔治。
——《世界史》
请回答:
据材料一回答,劳合·乔治反对克里孟梭要求的实质原因是什么?结合材料二,分析美国反对法国赔款要求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对材料三中克里孟梭的话应怎么理解?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巴黎和会期间英、法、美三国矛盾的焦点是什么?

(共23分)大国崛起是世界历史舞台上令人瞩目的现象。在近代历史上,英国、德国、俄国(1917年前)都经历了崛起的过程。请完成下列问题:
(1)英国崛起的诸多因素中,关键因素在于它率先完成了政治制度的创新与经济领域的变革,请指出其表现形式及实现途径。
(2)普法战争后,德国走上崛起之路。指出德国崛起的重要前提及其实现方式,并概括推动德国崛起的主要内外因素。
(3)19世纪60年代起,俄国也开始崛起。请问崛起过程中俄国在内外政策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
(4)分析英国、德国、俄国崛起道路的共同之处,并就中国的繁荣富强之路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得我国无用之物,而失我国有用之宝,导致奢侈淫逸,失我国有用之货,缺衣食品店之资,器用之本。
──



20080423

《日本政治史》

材料二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
──《外国历史大事集》
材料三 1871年10月16日,日本派出使团,任务是:一、借政体更新,为笃友亲善而修聘门礼。二、借修改条约,向各国政府阐明并洽商我国政府之目的与期望。三、实地考察欧美各国最开化、昌盛之体制……以求行之于我国国民之略……。一日本使员记载:此次出使欧美,就其实地,察其形势,……深深悟出,欲宇内建立不羁之国,必富国强兵自不待言,而欲富国强兵,务从殖产兴业入手,切实谋求进步发展



20080423

──《日本政治史》
材料四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在对待外来文明的态度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据材料三,指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派团出使欧美的目的。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政府采取了哪些如材料四所说的“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政治、经济改革措施?
(4)综上所述,我们从中获得的重要启示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