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下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地图。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是 
| A.鸦片战争 | B.甲午战争 |
| C.义和团运动 | D.八国联军侵华 |
1903年中国《大公报》:“……宪法不立,则虽其国强盛,终滋危殆之忧,如今之俄土是;宪法苟立,则虽其国狭小,已固雄富之基,如今日之德日是。若是者,知宪法之与国家诚所谓不可一日或离者。”该文的政治主张,主要是
| A.建立民主共和 | B.进行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 |
| C.实行君主立宪 | D.向德、俄学习 |
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近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即“平衡机制”。下列选项能够体现这种“平衡机制”的有
①国会在非常时期可以推选总统
②中央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③国家权力由联邦政府与各州分享
④联邦政府的立法权分属国会和总统
| A.②③ | B.②④ |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保罗·肯尼迪说统一的德国“是一个将西方民主国家现代工业力量,同东方帝国专制独裁的决策特点结合在—起的大国……是一个爆炸性的混合体”。他所说的德国是
| A.极端沙文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国家 | B.有封建军事色彩的资本主义国家 |
| C.封建君主统治下资本主义工业国 | D.工业高度发达的封建军事大帝国 |
林肯总统在某次内阁会议上就某个方案征询意见,结果出席会议的七名内阁成员都表示反对。但林肯在宣布结果时却说:“七票反对,一票赞成,反对无效,方案通过。”你认为林肯的做法
| A.符合民主集中制原则 | B.违反了权力制衡原则 |
| C.违背宪法,林肯反对无效 | D.符合宪法对总统权限的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