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活是人类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份19世纪40年代的记录显示,工人的日常饮食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不足。由于从北美进口廉价小麦,以及从美洲和澳洲航运冻肉的技术得到发展,1877—1889年间普通工人的食物中肉类的比重有所上升。……(维多利亚时代早期)典型的工人住宅是上下分布的两个房间(厅房和卧室)。……卧室仅有两张分别供父母和子女睡觉的床,……19世纪中期以后,由于原有的工人住宅模式被取消,卫生和建筑条例相继出台,加之社会财富的增长,(工人家庭)普遍的父母与子女有了分开的卧室。……英国的气候潮湿多雨,如果没有取暖设备则很难应付。19世纪上半叶,工人家庭用木头做燃料,很少使用(烧煤)壁炉,……19世纪80年代燃气发明后,他们把煤气炉放进卧室的壁炉里,点燃一会儿便可在入睡前驱走寒气。
——陈宇《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英国人的日常生活》
(1)根据材料,概括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工人日常生活的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人日常生活变化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近代以来,法兰西民族创造出独具魅力、光彩照人的文化,深刻影响了欧洲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就思想文化领域而言,18世纪的欧洲堪称法国之欧洲。当时的欧洲人……为法国启蒙思想家那些顺应时代潮流的新思想所折服。一时间,一股前所未有的“法语热”风靡除了英国之外的几乎整个欧洲。
——吕一民《法国通史》
(1)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新思想”有哪些?(3分)分析这些思想当时在欧洲广受欢迎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1850年,雨果在追悼某一位文学家时说:“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
(2)雨果所追悼的文学家是谁?(1分)属于哪种文学流派?(1分)结合历史背景分析该文学家的作品中,令人感到“惊惶与恐怖”的社会现实是什么?
材料三 20世纪40、50年代,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在法国文化界流行。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给世人描绘了一幅阴暗的世界画面:人生是荒诞的,现实是令人恶心的,人们在生活中充满恐惧感、迷惘感和孤独感。所以存在主义特别强调个体自由创造性、主观能动性,把人的意义、人的价值归结为人的自由选择与创造。
——吕一民《法国通史》
(3)萨特存在主义哲学出现的背景与20世纪哪些重大事件相关?(2分)有人认为,20世纪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正在走向崩溃,这一观点是否符合史实?请说明理由。
材料四 20世纪90年代以来,法国凭借其文化软实力大力推行文化外交。法国前总统希拉克说:“应对文化全球化,就是要提倡文化多样性。”
(4)20世纪90年代文化全球化加速,请分析其时代背景,并谈谈你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
追求人的自由是众多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在对这一问题的探讨过程中,法国的卢梭和德国的康德作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旦人民能够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将它打破时,他们做得更加正确了。那是因为,人民依靠暴力而夺回了他们由于暴力而丧失的自由。……要寻找一种结合形式,使得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保卫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以及财富,并且因为这一结合而形成了每一个与全体相结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依旧像往常一样地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康德主张,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自由并非放任自流、我行我素,它体现了人类道德和人类幸福的一致性。自由既是人的一种权利,同时也是一种责任。这种神圣的权利应该由“法律”来保证,使争取自由权利的努力不致被权势扼杀。……宪法应容许“最大可能的人类自由”,同时又使每个人的自由能够和其他人的自由相一致,并在适当的时候把“制度按照理念 ”建立起来。
——摘编自陈乐民《康德论启蒙》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卢梭关于获得和保障自由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经济、政治背景。
(2)据材料二,康德认为启蒙的前提是什么?同时概括康德对“自由也是一种责任”观点的理解。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卢梭和康德“自由观”的历史作用。
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体系的主轴,对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各方面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及今上(汉武帝)即位,赵绾、王藏之属明儒学,而上亦向之,于是招方正贤良文学之士。自是之后,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言《春秋》于齐自胡毋生,于赵自济南伏生;言《礼》则鲁高堂生;言《易》自菑川田生;言《春秋》于齐自胡毋生,于赵则董仲舒。及窦太后崩,武安侯田蚡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向风矣。
——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
材料二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方立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采取的用人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措施给儒学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
(2)宋明理学家是如何深化传统儒学,使之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的?依据材料二说明宋明理学“影响至深至巨”的表现。
(3)据材料三概括黄宗羲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思想产生的原因。
(4)儒家思想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了整套治理国家和社会的理论思想体系,并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其主要原因。
材料一 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指出: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国家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是不可能持续的。 …… 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于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 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大国崛起》之“走向现代(英国)”
材料三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此外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⑴ 根据材料一说明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简析其原因。
⑵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的?
⑶ 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科技进步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主要表现。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以海外之有余,补内地之不足,内地无足轻重之物,载之番境皆为珍品。是以沿 海居民操作小巧技艺及女工针绣,皆于洋船行销,岁收入番岛银洋货物百十万入我中土。
——《中国古代经济史纲》
材料二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论南洋事宜》
材料三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 伺我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概述对外贸易的有益之处。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海禁政策的原因及其危害。